|
10月25日,第十届“好设计奖”颁奖大会在浙江省玉环市成功召开。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联合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面向复杂山地地形的新型As列车及其互联互通创新设计》(简称“新型As列车及互联互通创新设计”),荣获2025年中国“好设计”金奖。
▲颁奖现场 据了解,“新型As列车及互联互通创新设计”项目,核心创新包括:提升线路埋深,适配山地地形设计“强爬坡、易转弯”的新型As列车;线网资源共享,研发“线网内车—地解耦”互联互通信号系统;乘客随车换线,实施“跨线快慢车运行”的运营新策略提升通行效率。 此次斩获金奖,充分体现了重庆轨道交通在复杂山地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优越性、可实践价值和复制推广度。
▲环线采用的As型车 王森 摄 新型As列车 从零开始,山地城市的定制车型 重庆群山环抱、两江分割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坡道多、转弯半径小、车站埋深大的轨道交通建设环境,传统轨道交通列车难以适配。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重庆轨道人历经十余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强爬坡、易转弯”的新型As列车,为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定制化方案。 “提高车辆的爬坡能力,是攻克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难题的一项重要方案。”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轨道运营公司新线接管部部长文成祥介绍,新型As列车的研发之路并无现成技术可循,需从零开始完成研发、制造、测试、验证及产品认证全流程,技术难度与周期挑战巨大。 为此,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研发团队联合科研院校、企业及院士专家团队经历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其中,攻克5动1拖动(列车编组形式,即5节带驱动装置的动力车和1节无动力装置的拖车组合)增强型动力技术,使列车最大爬坡能力达50‰,满足大坡道运营及救援需求。 同时,成功突破无摇枕焊接结构转向架技术,将列车固定轴距从2300毫米缩小至2200毫米,最小转弯半径由300米降至250米,使其适配山地小曲线通行。 据了解,目前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环线都采用了As型车。它的出现,为重庆复杂地形下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提高了城市的通勤效率。 互联互通 跨线直达,乘客可“随车换线” 传统轨道交通线路间资源无法共享、乘客跨线出行需下车换乘,这制约着线网运行效率。为此,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牵头研发了“线网内车—地解耦”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构建起线网资源共享的运营新生态,实现了乘客“随车换线”的便捷体验。如今,4号线、5号线、环线实现互联互通,乘客乘坐直快车,无需换乘就能从5号线跳磴站,一车直达4号线唐家沱站。 文成祥介绍,不同线路若采用的是不同厂家的信号系统,列车便不能实现跨线运行。为此,团队在研发“线网内车—地解耦”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时,建立了互联互通信号系统安全模型,设计了跨线运行安全防护方法,并搭建了城轨多线路下基于结果互信的互联互通交叉测试和交叉认证平台,首创线路集群不同厂家的多方安全认证,从而实现列车跨线运行。
▲4-5-环线交路示意图 重庆轨道交通4-5-环线跨线运行,跨线快慢车如何能实现有序运行? 文成祥介绍,为保证直快车和快速车的直达性,同时不影响普通车的正常通行,在轨道交通建设时便在特定的位置设置了越行线和越行站,当普通车在越行站侧股上下客时,直快车就可以通过直股快速通过该站,运行至普通车的前面。 为了协调快车与慢车间的衔接关系,还研发了匹配互联互通高效灵活运行的全局调度指挥系统,可以实现各线路共享线网列车运行信息、跨线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及下发。同时,还开发了与客流分布规律相匹配的交路集合技术,行车间隔、跨线车运行计划、上线列车数量等对跨线运行效率的影响规律尽在掌握。 据悉,截至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累计开行互联互通列车8.53万列次,服务跨线乘客1634.94万人次,线网运行效率与乘客出行体验同步提升。 成果落地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增至80% “新型As列车及互联互通创新设计”项目,在技术成果、经济效益与产业引领方面实现多重突破。获发明专利32项,制定国家、地方、团体标准4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 该设计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北京、深圳等国内100余条轨道交通线路和越南河内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动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13%增至80%,近3年累积直接经济效益102亿元。 此外,该设计成果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特等奖、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重庆创新争先奖,“互联互通系列标准”被评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百强标准,充分彰显了项目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极大地提升了“重庆轨道交通”品牌影响力,为推动产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知道点 好设计奖: 创新设计领域的权威奖项
▲5号线列车和环线列车在桥上相遇 好设计奖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及路甬祥院士、潘云鹤院士共同设奖,自2015年设奖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该奖项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备案登记的综合性科技奖项,重点表彰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发现、发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颠覆式创新且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重大科技成果。 作为国内创新设计领域的权威奖项,好设计奖历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突破,见证了中国设计从跟踪模仿到创新引领的转变,获奖项目多为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标杆之作,彰显了奖项的高标准与权威性。 本届评选汇聚了包括“嫦娥五/六号月球钻取采样方法及系统设计”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内的众多顶尖成果,竞争激烈,含金量极高。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轨道运营公司供图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