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2025潼遂一体化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重庆市潼南巴川中学校人工智能强校建设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来自潼南、遂宁两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智能领域专家、教育学者及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探讨数智赋能教育的发展路径。 学校明确,将以此次启动为新起点,全力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的AI教育高地,为基础教育的数智化转型贡献“潼南巴川力量”。
强校启航,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 “我校推进人工智能强校建设,绝非简单追求技术堆砌,而是希望以AI为‘桥梁’,让每个孩子站在科技前沿,既拥有‘破解难题’的硬核能力,更具备‘创造未来’的宏大格局。”潼南巴川中学校长苏小波介绍,学校自2015年建校起便确立国学、艺体、科技三大办学特色,构建“分层递进、多维赋能”的实践体系。 课程方面,小学阶段设置“RISE课程群”与科学实验启蒙课,激发兴趣;初中阶段推出“百大实验课程”与“诺奖竞赛课程”,实现从基础到竞赛的进阶。同时开设编程、机器人等20余个科技社团,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教学实施中,学校打破课堂边界,创新“校企协同、馆校联动”模式,开发“行走中的科学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化认知。十余年来,累计研发20余本科技校本教材,并通过“科学名家大讲堂”“校园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 扎实的实践结出硕果:该校学子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获国际级奖项4项,在计算思维国际赛中摘得一等奖2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蓝桥杯等白名单赛事中累计获奖超700人次。学校也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北大-TBI人工智能实践校”“内地与香港人工智能教育姊妹校”,科学教育已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育人名片。 面向未来,潼南巴川中学已制定人工智能强校五年发展规划。苏小波表示,学校将通过“理念、课程、师资、资源、评价”五维联动,打造“AI+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新生态。
潼遂联动,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日举行的2025潼遂一体化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与教育同仁齐聚,共探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创新与评价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夫运解析了新课标下AI技术与日常教学的融合路径;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姜振鹏从发展趋势层面,阐述人工智能对重构中小学教育生态的关键作用。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夏典举分享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志勇表示,“潼遂一体”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路径。数字教育正逐步打破地域界限,两地共同构建“遂潼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和推广共同体”,推动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平台共享。潼南巴川中学作为全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校,其“人工智能强校建设”的启动,标志着学校在智能教育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重庆晚报记者 陈丹 编辑:戴林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