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十年携手 重庆与新加坡江海为盟 共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金名片”

2025-11-7 11:49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实现跨境融资217亿美元;

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47个、总金额260亿美元;

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新加坡稳居重庆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东盟成为重庆最大贸易合作伙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5年11月7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

十年春华秋实,凿刻出渝新两地同行的轨迹,也让“山城”与“狮城”结出合作的累累硕果。

十年携手与共,重庆与新加坡江海为盟,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金名片”。

▲2025年6月17日,俯瞰位于两江新区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水到渠成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重庆

2013年,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10次会议期间,中方向新方提出:开展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这个项目该落在哪里?

2014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任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时表示,欢迎新加坡更多参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陈庆炎则表示,新加坡希望扩大两国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加大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合作。

由此,落脚点呼之欲出:中国西部。

西部有12个省区市,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各有不同,项目“落脚点”选择哪座城市?

2015年2月,中新双方组织团队一同到西部多个城市展开访问,这也是对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候选城市的考察。

西部众多省区市中,重庆有自己的优势。

早在2009年时,新加坡对重庆的实际投资额就比此前增加了10倍有余;到2014年,新加坡对重庆的实际投资额“又翻了一番”。

2015年,新加坡成为重庆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彼时,新加坡在渝投资企业超过230家,其中来福士广场更是当时新加坡在华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而重庆对新加坡的投资,也位列我国各省市前五,双方在服务业、建筑、药品等领域一直有紧密合作。

更重要的是,当中新联合考察组到重庆时,重庆提出的方案赢得了考察组的赞赏。

考察组认为,重庆具有良好的内陆开放环境,又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行政效率和发展理念都有利于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实施。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015年11月7日,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了一系列关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协议,宣布该项目正式落户重庆。

2016年1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项目意义进一步清晰:“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更多分享“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无形“服务”

打破有形的区域“壁垒”

一子落定,新局即开。

中新互联互通落地重庆后,如何实施成为新的考题。

此前,中新两国已有两个相对成熟的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前者以招商、经济规划为定位,探索园区发展路径;后者以生态和谐、社会友好为目的,注重可持续发展。

珠玉在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该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察而后谋,谋定后动。

重庆与新加坡签订的《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协议》中明确,重庆与新加坡要围绕“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这一主题,以金融、航空、物流和信息四个领域为重点进行合作。

这背后,埋藏着“壮志雄心”。

苏州、天津与新加坡的合作,主要针对所在城市本身,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期望的,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跳出区域“壁垒”,让合作的成效向西南、向国内、向“一带一路”辐射。

物流领域,最早践行这一理念。

2016年3月,重庆、广西、新加坡三方代表在渝汇聚,探讨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点带线,打造一条连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这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陆海新通道的雏形。

三方立即各司其职,做调研、搞测试、出政策……2017年9月,这条通道的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标志着该通道正式打通。

共建者纷至沓来。

国内,西部12省区市“全员”参与,海南、广东湛江、湖南怀化也相继加入,陆海新通道形成了“13+2”的共建机制。

国外,亚洲的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非洲的南非、埃及、喀麦隆,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欧洲的德国、意大利……越来越多国家加入陆海新通道“朋友圈”。

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陆海新通道这个由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孕育的项目,如今已实现“点—线—面”的转变,辐射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9个港口,成为全球的一条开放大动脉。

▲2025年9月16日,位于沙坪坝区的团结村中心站龙门吊起降不停,每天至少4趟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这里发运。 通讯员 郭晋 摄

其他三个领域,同样不甘落后。

金融方面,双方不局限于一次融资和项目,而是打造平台与渠道,带来源头活水。比如,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辟中新跨境投融资通道,帮助重庆企业累计融资155亿美元,重庆企业在新加坡累计发行债券数量也从零增长到排名全国前3位。

航空方面,双方不只加密来往航线,更聚焦机场商业管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通过引入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商业管理经验,招揽各类“首店”110家,让机场奢侈品店数量跻身全国第四。这一模式,也被推广到海口、无锡等地机场,实现“一点开花、多点结果”。

信息方面,双方于2019年正式开通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这也是中国首条面向单一国家点对点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如今,该通道已成为一条无形的“数字丝路”,助力赛力斯等48家企业(单位)开展跨境数据业务。

十年间,四大领域全面铺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成功以无形的“服务”,打破了有形的“区域壁垒”,让更多地区享受到合作的红利。

进一步“扩领域”

中新合作“百花齐放”

2019年,为进一步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陆海新通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联合市农委、重庆海关等部门,瞄准农产品出口这一领域进行调研,摸索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农产品出口模式——农委、区县选择产品和承载企业,海关、商务委等部门负责出口资质认定和监测,货代、外贸公司负责中间环节,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则依托新加坡等东盟市场提供销售渠道。

在此基础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又孕育出“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构建起“1+2+3+N”的项目体系。在该计划推动下,包括城口香菇在内,重庆出口农产品的种类从2021年的4—5种,增加至2024年底的30多种。

农业合作见成效,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断“突破”的生动诠释。

2021年,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召开。会上,渝新双方明确要在“持续深耕”此前四大重点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领域”,农业便是延伸领域之一。

随后,更多领域开出了中新合作之“花”——

科教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两江新区设立重庆研究院,已累计孵化科创企业45家;

教育领域,重庆已选派7批次共196名中小学校长赴新加坡参与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渝新两地师生每年交流规模达500人次以上;

医疗领域,重庆莱佛士医院、重庆中新肿瘤医院、中新美陆眼科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相继开业,利用国际化诊疗技术服务成渝地区市民达20万人次;

文旅领域,成功举办“新加坡·重庆体验周”“重庆·新加坡周”等系列活动,10年来渝新往来人次较2015年增长4倍、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增长7倍……

▲2025年,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在观音桥步行街举行。受访单位供图

一系列“首创”“首个”也相继落地。

在两江新区落地全国首例“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创新,降低航材运营成本20%以上,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创新奖,作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实践案例已复制到全国;

落地亚洲首个奥特莱斯不动产投资信托、中国中西部地区首笔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首笔民营企业公募海外债券、首笔绿色跨境债券;

促成重庆首家外商独资综合性医院、重庆首家外商独资文化旅游公司等首创项目落地;

在全国率先开展中新海关关际合作,并复制到南京、天津关区,形成中新(天津、南京、重庆)“两国四方”合作机制……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落实两国达成的合作共识,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深耕四大重点领域,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打造新一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提档升级。


原标题:十年携手 重庆与新加坡江海为盟 共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金名片”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