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雄起,重庆!区划调整一小步,新重庆迈出一大步

2025-11-8 19:18 |来源: 星火观澜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这两天,重庆人的朋友圈被“区划调整”刷屏了!

11月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官宣: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两江新区,北碚区管辖范围同步调整。消息一出,江北区政府大楼前挤满了冒雨打卡的市民,有人举着手机自拍,有人抱着孩子合影,社交媒体上“再见江北”“渝北记忆”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这场牵动数百万市民的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山城发展史上的“大手笔”,也藏着许多温暖的“小细节”。

一场酝酿已久的利国利民的战略变革

此次调整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重庆现代化建设的一步关键棋局。根据官方通报,调整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渝北部分区域(不含大湾镇等5镇)及北碚区5个街镇;二是将渝北区北部5镇划归北碚区。调整后,两江新区面积达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北碚区面积增至1100平方公里,生态资源更富集。

为什么调整?官方给出了四个维度的答案:服务国家战略,破除地理限制,激活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级平台能级;破解管理瓶颈,重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简单说,这是重庆在“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下的主动作为,目的是让资源更集中、管理更高效、发展更协调。


大家的不舍与期待相互交织


总体来看,广大市民对重庆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但与此同时,对于此次涉及自身生活的重大调整,也存在一些具体的、现实的担忧和疑问。这些声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生保障方面。这是群众最为关心,也是讨论最为集中的领域,核心围绕“我的生活会不会受影响?”首先是子女教育问题。许多家长最焦虑的是“学区房会不会白买了?”和“孩子会不会被分流到其他学校?”。他们担心区划调整会打破原有的学区划分,导致孩子无法按预期入学,或需要转学,影响学业连贯性。更深层的担忧在于,教育管理主体的变更,是否会影响现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稳定。其次是医疗与社保问题。市民普遍关心自己熟悉的医院是否还是定点医院,担心医保报销政策、报销流程会发生变化,怕看病变得更麻烦。也有声音询问,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办理地点和标准是否会因区划变更而调整。再次是证件与手续问题。“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到底要不要换?”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群众担心不换会影响使用,换证则面临繁琐的手续和潜在的费用,感到困惑和不便。

二是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的复杂感受。重庆的这次调整触动了许多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身份和情感联结。首先是失落与怀旧情绪。许多“老江北”“老渝北”的居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深深的不舍,感觉熟悉的身份标识消失了,有一种“家没了”的失落感。这种情绪并非反对发展,而是对过往岁月和社区记忆的一种珍视。其次是短暂的不适与迷茫。有网友幽默地调侃“一觉醒来,家没了”,这背后反映的是因行政区归属突然变更带来的短暂不适。在社交场景中介绍自己时,会感到瞬间的迷茫,需要时间重新建立对新区域的归属感。

三是对区域发展与资源分配的潜在担忧。部分市民从更宏观的视角,对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表达了关切。首先是担心“马太效应”,发展不均。一些观点认为,资源可能会进一步向新的两江新区核心区域集中,从而导致原江北、渝北的非核心区域,以及北碚区的原有地区发展步伐相对放缓,担心自己所在的区域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其次是公共服务衔接能否顺畅。尽管官方承诺“不变”,但人们仍担心在具体执行层面,如市政设施维护、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社区服务管理等,会出现短暂的“真空期”或衔接不畅。

四是对政策落实与执行的审视与期待。群众在期待好政策的同时,也对其落地持审慎态度。人们最担忧“政策温差”。最大的担忧之一在于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之间可能存在落差。群众担心好的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被打折扣,例如到了具体办事窗口,得到的答复与官方发布不一致,导致办事受阻。此外,还有网友呼吁提供更清晰的指引与沟通。许多市民希望,除了宏观原则外,相关部门能就一些具体操作细节(如标准地址何时启用、具体业务的办理流程图示等)提供更清晰、更及时的指引,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回应新出现的问题。

在小编看来,这些担忧和意见都非常具体、实在,充分体现了群众对此次区划调整的高度关注以及对自身权益的重视。人们并非简单地否定或抱怨,而是包含着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政府工作的鞭策。对此,官方的回应和后续的发展保障与民生服务才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了。


民生保障“两不变一优化”,人们很期待!


面对市民关切,重庆多部门回应,用“两不变一优化”打消人们的疑虑。

一是民生政策不变。市发改委主任高健强调:“群众享受的医保报销、最低生活保障、儿童福利等政策,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市卫健委更是明确:居民看病就医、医疗保障“三个不受影响”——定点医疗机构不变、报销政策不变、服务水平提升。

二是公共服务不变。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表示:“入学政策、办学模式不变,但会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办学质量。”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罗勇补充:“居民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等证照,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不用更换。”这些细节,让市民吃下了“定心丸”。

三是资源要素优化。市发改委透露,将结合“十五五”规划,指导两江新区、北碚区谋划托幼、医养、社区公园等民生项目,让改革成果更可感。

重庆官方的回应很是让人期待,但大家的疑虑仍然存在。给些时间,相信区划调整后的重庆会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对大家说的掏心话


作为一名经常往来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常客,对重庆区划调整也有几句话讲,和大家共勉。

第一,给新机构一点适应时间。行政区划调整涉及人事、财政、规划等复杂环节,不可能“一夜到位”。比如两江新区要整合原江北、渝北的政务资源,北碚区要规划新增5镇的发展路径,都需要时间磨合。市民不妨多些耐心,少些催促,毕竟“慢工出细活”。

第二,不造谣、不传谣,守护网络清朗。调整期间,个别自媒体为博流量编造“证照作废”“学区变动”等谣言,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对此,重庆市公安局已明确“严厉查处造谣者”。市民应通过“重庆发布”“两江新区官网”等权威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被“带节奏”。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让改革红利更快落地。两江新区要着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主阵地,北碚区要探索文旅康养融合,都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撑。建议政府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比如推广“川渝高竹新区”的跨省通办经验,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重庆的这次变化,像极了它的地形——有起伏、有转折,但总体方向是向上攀登。两江新区拥有124公里沿江岸线,是名副其实的“两江之区”;北碚区新增华蓥山、统景温泉等资源,生态文化功能更聚焦。未来,这里既有高端产业的“硬实力”,也有山水城市的“软魅力”。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不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质疑。毕竟,山城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最后,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区划调整一小步,新重庆迈出一大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站在两江新区的观景台上,对着更美的山城说一句:“重庆,雄起!”


原标题:雄起,重庆!区划调整一小步,新重庆迈出一大步

编辑:张展

校审:宋宇

总值班:周圆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