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岸区峡口镇一间名为“春禾秋野”的乡村面包店因其“火灾后十日重生”的奇迹,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被店主小野夫妇的坚韧,以及村民、顾客携手相助的温情所打动,专程前来这个乡村小院打卡支持。重庆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这场“十天重生”背后的完整故事。
小院大门(记者拍摄) 火灾突至 一年心血化为乌有 今年7月,重庆持续高温,一场突如其来的烈火席卷了“春禾秋野”。火苗借着热风蔓延,短短几小时,刚有起色的小店被全部烧毁,连同小野夫妇五十万元资金的创业投入,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当时看着浓烟滚滚,感觉天都要塌了,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发生在了自己身上。”1994年出生的小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和丈夫伙夫(注:网名)皆为重庆本地人,放弃高薪工作、顶着欠款压力,才在2023年10月创立了这家乡村面包店。眼看贷款即将还清、生意步入正轨,一场大火让一切回到原点。 看着一片狼藉的小院,小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我们就重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从头再来就好。”不曾想,这一决定,会牵动起一整个乡村与无数顾客的心。
小野与伙夫在小院里 十日攻坚 携手创造重建奇迹 火灾发生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小野和伙夫就开始了废墟清理工作。令他们惊讶的是,很快就有邻里乡亲闻讯赶来帮忙。 “小野,我们来帮忙了!”村里的春花阿姨和周阿姨带着扫帚、铁锹等工具,自发加入到清理工作中。很快,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重建队伍中。有人负责清理烧毁的杂物,有人开始搬运砖块,有人帮忙和水泥。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没有人计较工时,也没有人强调报酬。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些老顾客在得知火灾消息后,也纷纷伸出援手。“最让我们意外的是一位从郑州专程赶来的顾客。”小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重庆,就是为了帮助我们。”与此同时,线上的订单也没有停止。许多老顾客在知晓火灾消息后,不仅没有取消订单,反而增加了订购量,并在留言中鼓励小野夫妇:“相信你们一定能重新站起来!”“等待你们的重生!”
充满生机的店内装潢(记者拍摄) 重建过程中,有人送来饮用水和防暑药,有人无偿提供建材工具,有人帮着规划重建……短短十天,在众人的合力下,烧毁的小院焕然一新:石窑重新立起,货架摆满食材,原本沉寂的乡野,再次飘起了麦香。
店内招牌面包 窑火重燃 面包店的温暖延续 随着店铺在网络上走红,小野也一直坚持记录店里的点点滴滴,与网友们分享乡村生活与烘焙乐趣。镜头里,有石窑里跳动的火焰,有乡亲们朴实的笑脸,也有顾客们温暖的支持。他们依旧坚持用简单食材搭配本地应季农产品,采用荔枝木进行窑烤,靠着纯粹麦香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
伙夫正在处理刚出炉的窑烤面包 “窑烤不高效,但正是这种传统方式的魅力所在。”伙夫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每天清晨七点半烧窑,三小时控温才能达到烤制标准,一天能生产的面包总量十分有限。店里的老顾客们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里的面包“吃的是本味,更是手作的温度”,而火灾后的重建故事,让这份温度多了坚韧的底色。
小野正在把新鲜出炉的面包摆上货架 如今的“春禾秋野”,依旧保持着初心:随季节推出本地农产品面包,助力村民销售;定期开展DIY面包体验活动,让都市人感受面团发酵的乐趣。顾客们还会带来家乡的梨、手织的围巾送给小野夫妇,这份纯粹的情谊让小店充满暖意。 “这场火灾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们收获了最珍贵的温暖。”小野说,未来她计划继续深耕乡村烘焙,或许会再开一家分店,但核心愿望始终朴素:“守着这个小院,在烟火里深耕热爱,让每一口面包都传递坚韧与温暖,也让这份邻里同心、双向奔赴的温情一直延续下去。”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唐晨 实习生 郑柳燕 受访者供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