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工匠”——他原本从事金融行业,却因厌倦与数字打交道,而毅然转行,成为了一名遗体防腐整容师。他叫李琪辉,今年33岁,从业六年来,他用双手修复逝者的容颜,用专业守护生命的尊严,坚守在冷寂的岗位上,不断传递人性的温度。他在本届“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五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葬遗体防腐整容师赛项中夺得一等奖。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李琪辉获得一等奖 从金融到殡葬,追寻更有生命温度的工作 大学时,李琪辉读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也曾踏入金融行业。然而,面对冰冷的电脑和数字,他总觉得“整个人都没有生命力”,于是萌生了转行的想法。“还有什么工作适合我呢?”当时的李琪辉反复问自己,因家中有亲属从事殡葬行业,在家人的影响下,他选择转行至殡葬行业,成为了一名遗体防腐整容师。 李琪辉谈起转行初期,“我接触第一具遗体时的视觉和味觉冲击让我极其不适应,但这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有种使命在身的感觉。慢慢地接触得多了就能用平常心看待每一种遗体状况。”李琪辉说,“尊重每一位逝者,是我们入殓师的必修课。”从最初的忐忑到如今的从容,他用了六年时间,完成了从“金融人”到“生命匠人”的蜕变。 从技术上求精湛,在细微处藏尊重 遗体防腐整容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心”的修行。李琪辉深知,每一针缝合、每一次塑形,都关乎逝者的尊严和家属的慰藉。他曾遇到一位长期卧病离世的老人,在前期与家属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希望能尽可能恢复老人生前温和的面容。李琪辉要来了许多老人生前不同角度的照片,一个人对照片观察了好几天,才有了该如何修复的思路。他对照着老人生前神态安详、面容和蔼的照片,一点点填补皮肤凹陷,细致勾勒皱纹,甚至还原了老人嘴角习惯性的笑意。当将修复后的逝者遗体推还给家属时,家属的眼泪夺眶而出,语带哽咽地致谢:“谢谢你!这就是我爸平时的样子。” 这样的案例,在李琪辉的工作中并不少见。并非科班出身的他,为了让每一位逝者体面告别,他经常独自使用训练道具,反复练习缝合、塑形、化妆,翻阅前辈笔记,查阅行业领先知识,记录总结个性化方案,甚至自制“秘诀本”精进技艺。他常说:“我们面对的是逝者,但服务的其实是生者。” 从赛场淬炼技艺,在荣誉背后是使命 今年,李琪辉首次参加“巴渝工匠”杯重庆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凭借扎实的技术和沉稳的发挥,一举夺得遗体防腐整容赛项一等奖。比赛中,他面对“面部重度损伤”的模拟遗体,冷静修复眉骨凹陷、鼻翼缺损和嘴角撕裂,每一步都精准而细致。不仅证明了自己,更征服了裁判。
工作中的李琪辉 受访者供图 在李琪辉看来,“这份被看见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行业。”赛后,他主动承担起新员工培训工作,将经验倾囊相授,希望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他看来,殡葬行业正朝着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而工匠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正是行业进步的关键。 李琪辉说,从事这个行业后,他“见证了世事无常,却更爱生活”。他用双手抚平生命的伤痕,用专业守护逝者的尊严,用温情慰藉生者的心灵。在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他不仅是一名技术精湛的遗体防腐整容师,更是一位传递生命温度的“人间摆渡人”。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陈娟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