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养肾可遵循“藏精避寒、少咸多温、动静结合”的原则,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与穴位五方面入手。 一、起居:早睡晚起,避寒就温 1.作息:宜在子时(23:00)前入睡,待日光升起再起床,以顺应“冬藏”之气。 2.保暖:腰背、足踝、后颈最易受寒,可贴身穿棉质背心,夜间用40℃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水没过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3.节欲:冬月精气宜封藏,房事频率可较其他季节减少一半,次日无腰酸、无疲乏感为度。 二、饮食:黑色入肾,温润助火 1.五谷与蛋白:黑米、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山药煮粥;羊肉、鸽肉、牡蛎、海参每周2–3次,适量即可。 2.调味:盐入肾,但过量伤肾,日摄盐量≤5g;可加肉桂、干姜、小茴香温阳散寒。 3.药膳:杜仲30g+黑豆50g+猪尾骨1段,文火炖2h,饮汤食肉,每周1次,温补肾阳。山药30g+枸杞子15g+粳米100g,同煮成粥,早晚分食,滋补肾阴。 4.忌口:少食寒凉,如苦瓜、绿豆、冰饮;慢性肾病者控磷、控钾,避免动物内脏及浓肉汤。 三、运动:微汗为度,护腰固肾 1.室内八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两手上举后沿膀胱经下摩至足背,重复6–8次,日1–2遍。 2.室外慢跑/快走:待日出后气温回升,每次30min,心率控制在(170-年龄)×0.8,以皮肤微热、微汗出即止。 3.提肛运动:每日晨起与睡前各做1组,每组收缩肛门30次,每次持续3s,可增强盆底与肾周血液循环。 四、情志:恬淡少欲,以防“恐伤肾” 冬季日照短,易情绪低落;可午间户外晒背10min,促进褪黑素与5-羟色胺平衡。遇事务保持节奏舒缓,避免过度惊恐与长期焦虑,睡前1h关闭电子设备,配合10min腹式呼吸或冥想,令阳气内守。 五、穴位温灸:每周2–3次,每穴10min 1.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温补命门火,改善腰酸畏寒。 2.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隔姜灸,温阳散寒。 3.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滋阴补肾,调节水液。 4.关元(脐下3寸):气海之穴,宜温和灸,提升整体元气。 坚持“早睡泡脚黑五谷,晒背温灸微汗步”,可在寒冷季节护肾藏精,减少冬春季感冒、关节痛及旧病复发,为来年体质打下“肾气足”的基础。 撰稿:徐艳 编辑:蒋丽霞 审核:罗晓欢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