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第1眼 | 广开进贤之路,“我在重庆等你”成最强音!

2023-11-20 17:32 |来源: 第1眼-重庆广电

放大 缩小

近日,重庆市5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目录》,有市民回应说,这是一份“求贤若渴帖”,这座城市对人才有多企盼,我们来看《目录》中的部分表述,《目录》把人才紧缺程度划分为4种情况“比较紧缺、紧缺、非常紧缺、极其紧缺”。其中大数据治理、模型算法等5类人才,属于非常紧缺。而大数据研发、数据分析与应用、风控建模、风控策略分析、数字技术架构设计,在需求程度上属于“极其紧缺”。不只是在数字金融领域,就在本周的短短几天,一连串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相关的事项活动或出台或启动,从中传递出一种强烈信号,全市上下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

《重庆市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目录》从人才分类、引进、培育、激励等各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在人才分类方面,明确重庆市20类紧缺型人才的领域范围、岗位职责和紧缺程度;在人才引进方面,落实银行、保险、证券等10家行业协会搭建人才引进“常态化+集中式”绿色通道等工作职责,提升人才聚集、向企业端输送效率。在人才培育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内部转化“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在人才激励方面,要求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支持符合《目录》要求的人才申报“新重庆引才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各区县结合地方实际需求支持优先纳入区县人才计划。

不仅仅是数字金融,本周,各类人才交流引进活动密集展开。11月17日,2023重庆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行,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汇聚海内外青年人才来渝创新立业。17号当天,另外一场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同步开展,来自我市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团队,带来各自项目,现场过招。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人才的荟萃聚集,需要的是广阔的事业平台和空间,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人才目录、论坛大赛等等,最近几天同步启动的还有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产业园,活动当天首次公开发布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体系1.0计划,可以说为人才汇聚提供了“硬核”支撑。

什么是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体系?

即打破部门资源壁垒,集聚各方人力、政策、平台、资金等要素,多跨协同打通从人才引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企业成长等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构建人才、企业“引进一落地一成长一成熟”全链条服务体系。

11月17日上午,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产业园正式启动,未来5年内,人才产业园将支持不少于100个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稳定创新创业团队、较大市场价值的人才项目。当天,包括“金凤凰”领军人才胡宁牵头的泛在智能操作系统研发项目、张金强博士牵头的广谱抗菌肽的临床转化项目、丛炜博士牵头的面向智能驾驶应用开发新范式计算基础平台项目等10个首批人才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站式”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已同步运营,将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路演、项目孵化、科技金融和安居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各项服务,让“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这一美好愿景加速变为现实。

以更大气魄、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招贤纳士,就在11月17号,“万名青年人才重庆行”活动也正式开启报名,重庆诚邀广大青年人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魅力。怎样的温度与魅力,我们来看看这片热土,聚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为市委“一号工程”,其战略承载力前所未有,撑起的是人才圈与经济圈的环环相扣、互通互融;再来看产业看创新,重庆市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奋斗目标,广开进贤之路已在巴渝大地蔚然成风。

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相互成就。重庆正在研究制定大力支持全球顶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对于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全球顶尖人才,给予“一人一策、量身定制”支持保障。推出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大力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博士后招收连续2年突破1000人,出站留渝率达91%,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系统性重塑聚才项目的同时,重庆也正在加快打造高能级建设聚才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建设提速,中国科学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中国复眼”超大分布孔径雷达等人才平台如雨后春笋相继投用。数据显示,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截至目前,重庆新增科技型企业11642家,今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有望突破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7000家,将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强化政策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发挥科创平台、科技型企业聚才留才效应,才能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下一步,重庆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两大国家战略的协同与联动,为人才引领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不断创新人才强市战略的体制机制,优化近悦远来、创新创造的营商环境。重点围绕重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未来和高成长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抓好人才培育工作,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容错纠错机制,激励人才敢为能为善为,吸纳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重庆安居乐业,为促进重庆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下个月,2023年12月16日-17日,202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智慧碰撞、群英荟萃的盛会,我们也希望,能把它真正办成一个全城爱才、礼遇人才的节日,让它成为城市对人才最质朴的真情告白,共聚新重庆,共襄新未来。


原标题:重庆第1眼 | 广开进贤之路,“我在重庆等你”成最强音!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