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歌乐灵音现在还在吗?6月2日,重庆晚报记者冒雨来到歌乐山观云台一探究竟。 王尔鉴曾为歌乐灵音写诗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当地就推选出古“渝州八景”——金碧香风、洪崖滴翠、龙门浩月、黄葛晚渡、佛图夜雨、孔殿秋香、觉林晓钟、北镇金沙。 到了清乾隆时,当时的巴县知县王尔鉴在编修县志时,在保留五景的基础上另新添七景,精选出他心中的“巴渝十二景”,记录入县志,有金碧流香、洪崖滴翠、龙门浩月、桶井峡猿、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缙岭云霞、云篆风清、华蓥雪霁、佛图夜雨、歌乐灵音。 当时,王尔鉴对歌乐灵音曾有极佳的描述:“山上松杉翳日,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人以为上方仙乐”,还为歌乐灵音写了诗词。 山迥清音远,聿谁弄管弦。 崖鸣风度壑,松韵雨霏天。 讵迓吹笙客,俨来御鹤仙。 昔曾广雅调,云顶响流泉。 关于歌乐灵音说法不一 200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有歌乐灵音吗?对此,学者们历来有争议。重庆晚报记者梳理了一下,主要有这几个观点或者传说。 一是歌乐山的风声、松涛声、竹林声、泉水声、雨声等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总和。 二是相传歌乐灵音源于歌乐山顶峰的云顶寺,相传云顶寺大殿屋檐上挂着12个铜铃,风一吹,铜铃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和着阵阵松涛翻滚十里,动听至极。可惜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为修筑高炉炼钢铁,云顶寺已被全部拆毁,松涛没了铜铃相伴,也就少了独有的韵味。 三是相传云顶寺有一口明代古钟,钟声悠扬,可以传到很远,甚至壁山那边都能听到。古寺钟声和风中的松涛竹海等自然界的数种声音相应,为歌乐灵音。古钟上世纪也被毁坏,今不存,相传为毁古钟,专门请了数名铁匠日夜凿打,夜间古钟突然裂开,声传壁山。 目前,一些研究民俗、文保的老师以及文学爱好者,都相对认同歌乐灵音是自然界的各种美妙声音。因为如果只是古钟声或者铃声,现在缙云寺、塔坪寺、飞雪寺都有古钟和古铃铛,当年怎么不说缙云灵音、飞雪灵音、塔坪灵音呢? 在观云台听万籁齐鸣 观云台附近,风雨中松涛阵阵。 重庆晚报记者到达歌乐山狮子峰的观云台时,工作人员吕庭模问重庆晚报记者:“怎么这时来观云台?”重庆晚报记者回:“据说古人提的歌乐灵音,就是风雨天,想必别有景致。” 吕庭模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狮子峰确实是如今歌乐山观云雾听松涛的绝佳之处,游客们都会来此打卡。” 在观云台上,风雨大作。只见山下的楼房,忽然隐入白雾。山巅处的树木随风而响,雨声、水滴声、流水声、风声、松涛声、竹林声迎风一阵高过一阵。数种声音集合在山顶,旷达悠远,似梦如幻。 随后,重庆晚报记者顺着吕庭模指的路,去寻找云顶寺遗址。 云顶山古钟已不存 云顶寺曾是重庆著名的古刹之一,坐落于歌乐山的主峰之巅。云顶寺前身为二郎庙道观,相传始于秦代。扩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87年)。作为佛寺,云顶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相传云顶寺本为重檐歇山式明代建筑,前后有三重,第一重的中间为川主殿。云顶寺的左侧有龙泉,泉边有明代大学士题刻的“龙泉”石碑。今云顶寺和寺内明代古钟皆不存,“龙泉”石碑未找到。 据现场景点牌介绍:《古刹遗风》——云顶寺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现大雄宝殿复盆式的柱基至今完好。如今的“巴文化长廊”就是在古刹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重庆晚报记者在长廊周围转了一圈,发现此地依然可以观赏山下的风景,只是风雨声和松涛声比较小。此外,也没有古寺的钟声或者铃声。古刹遗址处,留有三个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柱础石,于细雨朦胧中无言。 云顶寺遗址的柱础石 中国民俗学会前理事余云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古往今来,洪灾一直是悬在华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能降伏洪水者,国人奉为神灵。这几块石头上的人像大多已模糊不清,但其中一幅很明显是大禹神像,头戴斗笠,上衣下裳(裙子),手执臿(或者耒、耜),这是古代大禹流传最广的形象……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摄影报道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