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中,有一处藏在山顶的文保建筑——新山村防空警报台。 6月24日,重庆晚报记者跟随带路的社区工作人员段婷婷,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新山村防空警报台(距轨道交通2号线新山村站约1公里) 警报台——侦察敌机、观察警情 段婷婷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除了是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文物巡查队的一员。新山村防空警报台是第二批大渡口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她每月都会来巡查的地方。 关于警报台,简介牌是这样介绍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成立“钢迁会”,将全国各地钢铁厂迁往重庆大渡口,也就是长河原下方的一片区域。“钢迁会”成为抗战时期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也在重庆大轰炸时期成为了日军侵华的重点轰炸对象。于是,大渡口区修缮了这座位于地理位置高点的报警塔,起到侦察敌机和观察警情的作用。 据悉,警报台又称“瞭望台”,始建于1939年,是抗战时期由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修建的防空警报设施。警报器鸣笛后,由防空人员挂红灯笼示警。1955年,重庆钢铁公司新建警报台、警报器、供电设备及线路、管理房及消防水池等。现存警报台台房及避雷杆。 警报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圆柱形建筑物,共三层,坐南朝北。段婷婷说,警报台红色的墙壁,是为了保护墙体而新刷的。墙壁上有小孔,应该是当年为了自卫的射击孔。 向阳坡——多年前就叫此名 警报台所处的位置为何叫向阳坡?熟悉大渡口历史,还曾测绘大渡口地图的赵锡文老先生(93岁)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警报台附近很多年前有院子,我年轻的时候听院子里的老人介绍,这附近的坡,名为向阳坡。为何叫向阳坡,老人们都不太清楚。但是当年‘钢迁会’到这里,山顶有防空警报台,山下则有防空洞。” 赵老先生表示,他听说1939年“钢迁会”刚到重庆的时候,为了避免日机经常来轰炸,临时挖了几十个防空洞,但向阳坡下只有一个临时防空洞,洞里有二三十公尺深,可容纳约100人,为职工和职工家属临时避难所。 最初,警报台只有一个旗杆,立在厂内,有两个警示点。当时条件艰苦,没有扩音器,厂里的工人和家属主要看灯笼行事:挂一个红灯笼预警,敌机临近;挂两个红灯笼,说明敌机来临;挂一个绿灯笼,表示敌机飞走,警报解除。 1959年以后,防空洞周边又扩了些。 段婷婷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山下确实有防空洞,但附近在施工,暂时不对外开放。 烈士陵园——“十八勇士护厂” 段婷婷介绍,附近还有重钢护厂烈士陵园,位于光冶社区向阳坡隋唐园内,始建于1953年,是重庆市744个革命遗址之一。2011年被列为大渡口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走廊处,有介绍抗美援朝烈士们的资料档案。段婷婷说,《致敬最可爱的人》展示的都是抗美援朝的烈士,很多烈士牺牲的时候,都非常年轻,有的还是孩子。 重钢护厂烈士陵园中,不仅有1946年“三·二三”惨案,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反饥饿,反压迫”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也有1949年11月28日至30日,国民党在溃退时,在“钢迁会”更名为29厂的厂内,在重要设备周围安放了炸药。爱国护厂职工在地下党员刘家彝、副工程师简国治等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清除炸药。30日凌晨8时,安放在发电厂的定时炸药突然爆炸,刘家彝、简国治等17名职工壮烈牺牲。加上11月28日因策动工人护厂而被枪杀的烈士胥良,史称“十八勇士护厂”。 为了缅怀这些烈士,1965年,重钢公司在向阳坡隋唐园内修建了纪念碑。 此外,重庆英勇救人教师王红旭、在执行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抢险救援任务中牺牲的左攀渝等英雄,也在此安息。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