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万凯新材料制成的食品保鲜盒。新华网 刘文静 摄 可乐、漱口水、食用油、白酒、调味品……这些产品看似毫无关联,然而它们的包装很可能来自同一种材料。 2月19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重庆涪陵区,探访材料产业“千亿区”如何诞生。 走进位于涪陵临港经济区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万凯),展示区里陈列着生活中常见的各式包装产品,它们的原料正是该公司生产的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 “依靠技术创新和过硬品质,我们的产品受到市场青睐。”重庆万凯轮值总经理袁春剑介绍,目前,可口可乐、农夫山泉、怡宝、娃哈哈、五粮液等企业都是他们的主要客户。2022年,重庆万凯共完成120万吨产能、100亿元产值。 袁春剑说,人们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要求不断增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用途广、市场大。如今,企业产品已远销国外100多个国家,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食品级PET供应商,填补了西部食品级PET瓶片的产能空白。目前,重庆万凯正抓紧建设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能180万吨、年产值约150亿元。 重庆华峰氨纶生产车间。新华网 刘文静 摄 位于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以下简称重庆华峰)是涪陵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2022年,重庆华峰实现产值302亿元。 作为一家以生产化工新材料为主的企业,重庆华峰已经打造出一条品类多样的新材料产品产业链。生产的尼龙66可以用于生产宇航服、汽车及电器零件,聚氨酯树脂可以用于生产箱包、鞋类、家具等产品,氨纶纤维则是运动服、泳衣、口罩耳带的原材料,其终端产品遍布百姓生活。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重庆华峰率先攻克己二腈“卡脖子”技术,采用专有技术成功建成20万吨己二胺/己二腈生产装置,填补国内空白,打通了“苯-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为我国尼龙66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工艺方案。 目前,华峰集团投资10亿元正在建设华峰重庆低碳研究院和中试试验基地,以便更好支撑产业园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材料产业是涪陵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137.8亿元,占全区产值总量近一半。”重庆市涪陵区经济信息委党委委员、区工业发展经济中心主任黄斌介绍,涪陵现有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工业园区三大园区。2022年,园区有规上工业企业171户,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135.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93.04%。 下一步,涪陵将继续坚持“科创+”“绿色+”,做大做强产业平台,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原标题:【走进区域看发展】产值超千亿 涪陵新材料产业跑出发展新赛道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