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500公里+”,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给数百万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便利。一路走来,重庆市民、外地游客、轨道交通工作人员都是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见证者。 重庆晚报联合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启动了“我们一起走过”故事征集活动。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与重庆轨道交通“一起走过”的动人故事吧。 见证者档案 姓名:刘真 年龄:35岁 身份:“地铁族-重庆区”版主 在重庆,生活着这样一群人,时刻关注着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他们,是重庆轨道交通的“铁杆粉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铁族”。 今年35岁的刘真,不仅是重庆“地铁族”中的一员,还是“地铁族-重庆区”版主。从2008年至今,他不仅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轨道交通。 刘真家住江北区红土地附近,他迷恋上轨道交通并非偶然。上学时,刘真就很喜欢火车,于是常常在论坛里发布相关的帖子。2008年,随着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线路越来越多,还在上大学的刘真逐渐了解到,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了客流、信号、道岔、轨道、接触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专研的东西很多。因此,他慢慢地转移“阵地”,到了“地铁族”论坛发帖、跟帖,随之便成为了“地铁族-重庆区”版主。 除了通过日常积累了解到不少专业知识外,新线路的开通对“地铁族”来说是一件大事。自2008年成为“地铁族-重庆区”版主后,每当有新线开通,在现场总能见到刘真的身影。 今年1月18日下午,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鲤鱼池至后堡)开通运营,在四川遂宁从事酒店相关工作的刘真特地赶回重庆,回家放下背包便赶往曾家岩站打探。 2018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环线东北半环开通,当时刘真还在贵州铜仁工作。为了成为环线首批乘车体验者,他购买了当日0点56分,从贵州铜仁到重庆北站的K654次列车车票,最终成为最早赶到环线东北半环首班车首发站海峡路站的乘客。 刘真告诉记者,他常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回重庆,轨道交通都是首选的出行方式。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