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欲滴的夏 文/唐御伦 周末清晨,女儿很乖巧地坐在小书桌上识字。因为,妻子昨天已经和她约好今天出去玩,前提是学完10页字。已是六月,早晨依旧有些凉意。摸了摸她的小手,有点微凉,给她加了件薄衣。 小满已过,算是夏天了。三月时单位发通知,可以在三到五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这次轮到我们组织,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一次次延期。上周终于结束了近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是时候为同志们补上这一课了。办公室几人凑一起商量,说春游去看花,可是油菜花、杜鹃花、牡丹花,连蔷薇花都已经开过了。时间若再往后一点,倒是可以纳凉避暑,顺道看看荷花、桂花之类。依此而论,这个时节青黄不接,有些尴尬。言春之已晚,谓夏之起步,称作浅夏应是贴切。 于重庆人而言,夏天并不是什么好季节,但你偏偏又躲不开。“冬天过了就是夏天”,这是重庆漫长夏季的真实写照。今年的浅夏却没有过多为难我等繁忙的打工人。最近总算下了几场透透的雨。记忆中,重庆的雨向来很自我,很有存在感,下起来绵绵不绝,从不考虑打工人的感受。在云遮雾罩的仙境里,能凭借亮度不同的天色辨认出清晨、中午、傍晚就算是开恩了。今年却不同,雨只在夜里飘落,有时悄无声息,有时狂风骤雨。但,不管昨夜如何,第二天一早准是放晴,我罕见地看到了数个日出。一日赶稿时谈及奇怪的天气,朋友们都忍不住玩笑说,今年这雨有点成都的调调了。 夜里下雨、白日放晴,生活的调性也不自觉慵懒起来。做饭是这几年才获得的一项技能。深入其中也才发现冬夏两季庖厨之不易,特别是夏天本已烟熏火燎还要承受高温桑拿之苦。不过,眼下时节正适合烹调。微风不燥,不紧不慢地择菜、切菜、煎炸、烹煮。饭点,稍晚一点也可,一家人围坐餐桌,悠然享受这平凡温馨的浅夏时光。 舒适,可不是印象中的浅夏。识字的女儿问我,“涩”是什么意思。这不巧了吗?涩,正是浅夏重要的味道,像家乡常见的桃子李子,半生不熟、浓淡参半。不过也正如下棋落子、招式未老,辗转腾挪还有空间。妻子在春日里兴冲冲地种了两棵番茄,与女儿约定一人养一棵。女儿选了棵更大的,已经开花挂果,胜利在望了。谁料不到一个星期,女儿的番茄叶子开始枯黄,竟是慢慢枯萎了。不过,妻子那棵番茄也只开了花,并没有走到结果。反是女儿那棵番茄下的几株杂草长得蓬勃,前几日还开出了彩色的小花。 所以,浅夏应是生命极好的状态。隐约看得见未来,又充满了无限的变化。记得我刚读高中时,高考还是七月份,据说后来考虑天气太热影响考生发挥遂将高考改在六月了。这个改动还真是神来之笔,一群浅夏时节的孩子在浅夏时节亲手书写自己的青春。这既是一次人生争渡,也是向娇嫩春天的挥手作别。然后,我们与春渐行渐远,把夏涂得青翠欲滴……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总工会)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