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盘溪无铭阙 画像很中国

2023-8-8 11:2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日月如经丸,可谓浮生矣。汉阙如明珠,散落在大地。在山城,除了闻名全国的乌杨阙,还有别的汉阙,值得咱们瞻仰吗?

经江北文旅委推荐。8月3日,重庆晚报记者意外受邀,打卡了一个宝藏地——盘溪无铭阙。为何是个宝藏地呢?据说此为汉阙,有伏羲女娲的汉代画像砖很多,但汉阙不常有。这也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有女娲图案的汉阙。

▲建保护亭前的盘溪汉阙 江北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庆有6座汉阙 其中一座在江北

说起“阙”,作为被诗词歌赋浸润数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每个人都会来几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阙”,至少在西周之前就有了。

“阙”是中国古代竖立在城市、宫殿、祠堂、庙宇、陵墓两旁前的标志性建筑,用途不同:在城门前的,叫城阙;在皇宫门前的,叫宫阙;在祠堂庙宇前的,叫祠庙阙;在陵墓前的,叫陵阙。阙,虽说是一种不大的建筑物,却是身份与权利地位的象征,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

经历了约2千年的风霜雨露,雷电交加,战火纷飞,留存至今的汉代“阙”,却是凤毛麟角。

中国现存汉阙只有几十座,其中四川24座,山东11座,河南3座,江苏1座,北京1座,重庆6座(包含江北盘溪无铭阙)……

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的梓潼李业阙,是中国迄今最年长的汉阙。而神话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九尾狐等,和历史故事诸如“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高祖斩蛇”“二桃杀三士”等,是汉代人偏爱的雕刻题材,在汉阙上频频出现。

带领记者参观盘溪无铭阙的是江北区文物巡视员熊老师,他介绍:“此地的汉阙,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发掘,该阙是重庆地区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物之一。保护亭中的汉阙,图案是女娲补天还是女娲捧月,这个需要去咨询一下相关专家,风化厉害,图案已经没有当年那样明显和漂亮了。为了保护汉阙,我都会提醒来参观的人,不能用手去触摸。”

盘溪汉阙在保护亭内

神话中的人物 突然映入眼帘

跟着熊老师绕阙三周,记者发现阙比两个人还高,想拍摄整体图拍不了,只好分别拍了一圈照。怎么看出来图案是神话中的女娲呢?

熊老师说:“此阙本来有两个,当时东阙发现的时候因为倒塌,由重庆市博物馆(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据说那上面有伏羲和青龙图案。目前保护亭中的是西阙,有女娲和白虎图案,据说都是汉代常见的雕刻题材,所以当年来此的专家定为汉阙。”

据悉,1939年5月20日,常任侠(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朱希祖、金静庵、缪凤林等人就来江北调查过这无铭汉阙。当时的汉阙,身在水田内,只能远观:石质建筑作四方形,正面表层已风化,两侧有刻纹,似为人首蛇身像,与汉墓略同。其上四角,作四人蹭踞,上承其顶,顶已下坠矣。但在附近陇畔寻找到了两块画像石:钱纹、车轮纹汉砖一块,为汉阙之佐证。

1939年5月28日,常任侠又约刘节、金静庵、缪凤林等人瞻仰江北汉阙处,摄取影片资料:汉阙两侧,一为白虎像,一为人头蛇身像,人像手捧月轮,中有蟾蜍,盖象征玉兔太阴者也。又与近旁田垅上,发现一画像石,为人首蛇身像,手捧日轮,中有金乌。

据当年常任侠的记录,原来左阙右侧浮雕有青龙衔璧图,正好与右阙的白虎衔璧图案相对称。

重庆市民张先生说:

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参观过盘溪无铭阙。当时我记得已经有保护亭,亭外是农田,附近还有一个制笔厂。当时的汉阙对二十几岁的我来说,非常震撼。虽然是无铭文的阙,但是它也是一部无字的石制史书,值得打卡。重庆市区目前只有两座汉阙。乌杨阙是经考古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汉阙(一对),后从忠县运至博物馆,可惜不在原地。历史上,不少汉阙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为了更好的保护,不在原地。而盘溪汉阙,经历千年,依然在此岿然不动,这是它的独特性。它为谁而立?千年来依然是个谜题。近些年来,江北发展变化很大,周围修起了新楼盘,我后来又去找过,但因没找到上山入口而作罢。

盘溪汉阙一侧有女娲捧月刻纹

另外一侧有白虎衔璧刻纹

拓片

如果你看女娲 你能看到什么?

一千个人眼中,就可能有一千种盘溪无铭阙。或许,在文学家看来,那是上古神话的延续,神人、神器不老的传说;在历史学家看来,这是汉代重庆江北经济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展现了古代重庆江北文化艺术与审美;在天文学家看来,汉代的巴蜀子民,对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已极端重视,月球表面有凹凸部分似“蟾”;在生物学家看来,DNA双螺旋的繁衍命题接续上古文明……

那对民俗学者来说呢?

中国民俗协会原理事余云华说:

“盘溪”很可能是“彭溪”,巴渝方言念“彭”为“盘”,重庆“彭”地名很多,亦属“文物”。女娲伏羲图,汉代的画像砖上,这类图很多。一般说来,常见的汉代画像中,女娲执规,伏羲执矩。此图为女娲捧月,月中有蟾和桂,也比较常见。蟾亦属蛙类,蛙亦是女娲的图腾。蟾,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长生不死”等意义,伏羲女娲像、月神羽人像、西王母像中,都有蟾的身影。“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可能在汉代的中国人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人们视月亮为长生不死之物,有崇拜之意。蟾(还有月兔)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把它安排到月神体系中,也有对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期待。

江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盘溪无铭阙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玉带山村区石门合作社香炉湾内。未来,这里将以独特的场地和历史环境,结合巴渝特色文化体验,整合附近的徐悲鸿美术馆等片区文物,打造徐悲鸿艺术街区。

(部分史料参考萧易《寻蜀记》、王汉《重庆主城现代考古之始》等,韩旭、杨正阳等老师亦对此文有贡献,一并感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