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的“路”中,有一些以外省名命名的地名,比如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辽宁路……这些路,大多集中在北碚区,在渝中区,也有一条以外省命名的道路——陕西路。据称,陕西路曾是百年前卧虎藏龙的金融街,有重庆“华尔街”之称。这条路上到底有什么故事呢?不妨翻开历史的一页,跟着重庆晚报记者的步伐,去探寻一下吧。 ▲清末·张云轩重庆府治全图公文本(1886-1890年),截图 百年前就有陕西街 关于渝中区“陕西路”名称的由来,据重庆陕西商会公众号推文:陕西路,原分段名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十字、莲花街,1950年扩建后合并更今名。自清代至民国初年,此街历来为陕西籍商家集中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陕西路,汇集了全市的票号、镖局、当铺和会馆等,是当时重庆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8月8日,立秋当天,记者随机街访,发现这条街上游客比较多,特别是广东等地飞来的游客。在陕西路的部分路段,可以远观来福士,在街边拍照的年轻人也不少。据说,附近有的路,就因为能遥观来福士,拍照打卡非常火爆。 记者在陕西路和打铜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小卖部,问到了解此地部分历史的老板陆大叔。他说: “陕西路以前叫陕西街,据说很早就有这个名字了,有多早,不知道。我知道几十年前,在陕西路上卖丝绸和布料的陕西商人多,可能因此就叫陕西路了。这条街近几十年来,城市发展建设,变化很大,以前陕西路上还有很多小巷子,现在就剩下一条陕西路六巷了,巷子里卖衣服和鞋子的多,想去逛的话,得早点儿去,有的店下午2点就关门休息了。” 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志愿者江洲,在渝中区工作了很多年,相对比较了解。 他翻出百年前的重庆地图——清末·张云轩重庆府治全图公文本(1886-1890年),上面就能看到:上陕西街、下陕西街,还有打铜街。 ▲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展示的密押口诀 江洲说: “清代是陕西街,如今成了陕西路。毁于大轰炸的重庆第一模范市场也是在陕西路上。百年前的地图,看不到巷子的介绍。1925年的重庆街区图上面,就可以看到火麻巷了。可以说,这里是重庆的“华尔街”,重庆的百货业也是从陕西路里的火麻巷起步的,可惜火麻巷的老房子,现在都看不到了。不过,现在还有以宝元通而发展起来的,以重百、群林市场为代表的百货业。此外,在重庆宝元通的后人也还有。” 陕西路上票号多 江洲又翻出了不少票号和钱庄的简介,给记者进行科普: 虽然叫陕西路,但这里出名的不止陕西商人,还有很多外地商人。比如,山西商人雷履泰和云南商人王炽。 这得从票号说起。票号是以汇票为信用工具,以沟通异地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金融组织。近代社会剧烈动荡,几乎全靠票号转汇,票号顺应时代发展兴起。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其前身为山西平遥西达蒲村李姓财东开设的“西裕成”颜料庄,于清朝道光年间改营票号,揭开了中国金融史新的篇章。 1831年(清道光11年),山西商人雷履泰(掌柜)开设的日升昌票号在重庆设立分号,成为重庆第一家票号。 到了1894年,全川共有27家,其中大部分也在重庆。重庆最盛时,达到28家票号。这些票号多集中于陕西路至道门口一带。其中,最为雄厚的是天顺祥、日昇昌等。 这里提到的天顺祥票号,是云南巨商王炽(字兴斋)在重庆创办的。后来,天顺祥盛极一时,“礼园”主人李耀庭,是天顺祥的总代理。 有趣的防伪“汉字密码” 拿着一张薄薄的纸,就可以兑换出成千上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万一,这张纸是假的呢?一两百年前,票号如何防伪?这就得夸夸古人的聪明才智了。 ▲清代空白汇票纸 防伪纸: 是的,赚钱不容易,银子存兑时,单单是空白汇票纸,就已开始加密。 平遥县票号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张珍贵的清代空白汇票纸。该空白汇票纸长46厘米,宽25.8厘米,四角楷书水印“日昇昌记”四字,建馆初期由城内长昇源黄酒铺传承人郭怀仁老先生捐赠。 汇票纸选用上好的宣纸制成。据相关资料,票号商人制作汇票纸不惜工本,他们用上好的青檀皮、蚕丝等原材料作纸浆,并雇佣能工巧匠巧妙地通过纸浆的密度变化将“日昇昌记”四个字暗藏在汇票纸的四个角上。平放着时看不见,只有将汇票纸,对着强光才能看到“日、昇、昌、记”几个字。 字迹: 专人书写,每个分号设专人书写汇票,字迹固定。 印章: 根据经手人,分号地址,汇票种类等,加盖不同的印章,比如骑缝章、抬头章、押款章、落地章、套字章等。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独特的防伪印章。这种防伪章上的图案,都是一种用细腻文字或图案形成的微雕,其字极小却具大家风骨,例如晋商的微雕防伪章上,就有一篇完整的《兰亭集序》,让人难以完全模仿。 ▲这枚清道光年间水牛角抬头印章,上面刻“日昇昌”字样、“和合二仙”图案。 密押: 为防止损失,日昇昌等众多票号采用密押防伪。所谓密押,是在笔迹、水印等防伪措施基础上,再进行加密的一种更高级的防伪手段:将汇票的签发时间和汇款数目,用汉字代号进行替换。 不仅如此,这些密押代号还要不断进行变更,其内容对外保密,仅本号的账房先生和掌柜知晓。 日昇昌票号使用的密押代号如下: 银两数目代号,用“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或“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各10个字,分别代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10个数目字;用“国宝流通”4个字,代表“万、千、百、十”4个位数。 有趣的是,日昇昌票号使用的密押是组句,念起来上口又易于牢记。 而有的密押内容本身就是票号的“生意经”,如“勿忘细视书章”“生客多察看”等,提醒员工勿失警惕性,避免出差错;有的是道德警句,如“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等,用以提醒员工切勿失本心,道德须自律。 据悉,日昇昌在100多年间,共使用了300多套密押,平均3年更换一次,为了避免让人破译,汇兑后,汇票被票号收回销毁。因此,日升昌票号仅剩一张因店中伙计无意放入口袋中忘记销毁而幸存的汇票,而后人也只识别出一套密押。 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内保存的那一张汇票,上面写着“来国氏流”和“书害”共6个字。这6个字对不了解密押的人来说,如同看天书,完全不知所云。但用日昇昌票号密押一对照,其内容便一目了然。“来国氏流”4个字,是代表汇兑柒万零贰佰两白银。“书害”2字,是代表汇票汇兑的日期是11月18日。密押因其票面重要数据完全保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票据被伪造的风险。 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1914年农历九月,在金融界活跃90余年的日升昌票号倒闭,但“日昇昌”票号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依然为后人谨记。 (本文部分文史资料参考《关于重庆渝中区“陕西路”名称的由来》《探秘平遥日昇昌票号:清代防伪汇票纸》等,地图为江洲供图,其余图片为网络资料图)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