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耍了几个钟头了哟,该休息会了!” “要得嘛,再给我10分钟!” 伴着鼠标的“咔哒”声,唐清和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人像抠图,一边回应身后老伴的催促。 唐清和,79岁,被左邻右里亲切地称为“老顽童”——他会做表情包、制作图片、剪短视频等,带着一颗童心玩转智慧生活,将老有所乐诠释出别样的精彩。 识别二维码感受唐清和的智慧潮生活 玩潮 自制表情包登上央视 8月9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云栖谷小区的唐清和家中。此时,他一边吹着风扇,一边坐在电脑前打“双Q”游戏,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哎呀,这把手气不太好。”记者走近一看,笑出了声,但笑声并未打断唐清和,牌局结束,他才在老伴的提示下回过身来,惊觉记者到来,热情地伸手相握。 唐清和白须白眉白发,脸蛋椭圆,笑时眼睛眯成一对弯月牙,并露出一口白牙,很有金庸笔下“老顽童”的既视感。 唐清和老家在江苏无锡,毕业于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19岁那年,他经学校分配进入重庆无线电厂工作,成为一名机械设计工程师。1973年,他与爱人相识相知并走进了婚姻殿堂,此后一直定居重庆。 “我年轻时没有这些高科技,那时候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唐清和说,自己与智能手机、电脑结缘是在退休后。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他开始探索互联网世界。 “他退休这么多年来,每天都要耍电脑,这是儿子给他升级换代的第3台电脑了。”唐清和的老伴杨奶奶接过话茬说道。 谈笑间,唐清和熟练地打开电脑D盘,将显示“2016年登上央视”的文件夹点开,里面是2016年“CCTV1”对他的专访视频,标题是《七旬“老顽童”玩转表情包》。 唐清和自学抠图 享潮 邻居找上门做表情包 “那时候我用电脑软件做表情包,现在不用那个了,早就用手机啦。”说这话时,唐清和的表情有些得意,他点开几个微信群,里面发的不少表情包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动态版唐清和晚安表情包、唐清和与老伴旅行5连拍组成的问好表情包、邻家小朋友帅气登场表情包…… 杨奶奶说,唐清和才学会做表情包那会,就在小区里出了名,“老顽童”的名号也是从那时得来的。 那时候,不少邻居前来找唐清和帮忙——有的妈妈请他帮自家孩子制作表情包,有的孃孃旅游归来请他把照片制成一套表情包,小区搞完活动更是不少人请他制作活动表情包。唐清和接到任务后,就会立即执行,经常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下午。 当着记者的面,唐清和还随手制作了一个表情包。只见他对准手机镜头指定区域萌萌地一笑,完成自拍,再勾选动态配图,便生成了一个可爱的表情包。 唐清和在剪辑视频 追潮 自学剪辑还会抠图 科技飞速发展,“老顽童”追逐科技浪潮的脚步也没停止。这不,近年来,唐清和还掌握了用美图秀秀进行人像抠图换背景,学会了制作美篇,甚至还自学了剪辑视频。 唐清和是“快乐空竹队”的成员,常和队友们一起抖空竹,他将此拍成视频记录下来,“但是光是视频不加文字,就有点空洞,别人可能不知道视频在表达什么。”唐清和向小区物业工程部的小伙请教得知,下载剪辑类APP可对视频进行加字和编辑。于是,唐清和开始琢磨视频剪辑。 唐清和每天都要锻炼身体 “那段时候,他电脑也玩得少了,就戴着老花镜,抱着手机研究。”杨奶奶说起这事,颇有些哭笑不得。 很快,唐清和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视频剪辑作品——《小区抖空竹》。视频里不仅加上了文字、音乐,甚至还加了一些旋转特效等。唐清和将视频发给平均年龄70岁的队友们,大家都惊呼不已。 “开始他说他要学剪视频,我还不相信学得会,因为我孙女都说那个学起比较难。看到成片后,确实佩服他!”空竹队的王阿姨告诉记者。 前两年,唐清和还以“老顽童”为名,注册了抖音号,如今已分享了43个自己剪辑的视频。 唐清和喜欢拍摄视频 小区物业天骄智慧服务的管家黄秀琼说,唐清和作为“老顽童”,深受小区大人小孩的喜欢;同时他作为老年人中的“电子达人”,常常教小区里的老邻居们用手机、玩电脑等;他还多次参加物业组织的“智慧助老课堂”,站上讲台大方分享玩转智能手机、拥抱智慧生活的秘诀和心得。 老伴视角 他的快乐感染了我 在杨奶奶看来,唐清和每天的日程可谓丰富多彩——早上抖空竹,在小区里拍摄一些视频素材;下午开始玩“双Q”“斗地主”等电脑游戏,或对着电脑处理图片;晚上用手机剪视频,做表情包。 “他呀,越老越孩子气了。”杨奶奶笑着说,唐清和的乐观劲不仅使他自己快乐,也感染了自己。杨奶奶指着家里的电子琴说,这是前几年唐清和鼓励她买回来的,此后便一直在自学,如今已能弹奏多首完整的曲子。 老伴在弹琴,唐清和在旁录制视频。 新闻面对面 记者:玩转电脑、手机的秘诀是什么? 唐清和:首先你得喜欢它,就会主动去钻研它。其次遇到不懂的就去问,多向年轻人请教。如果还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善于利用百度搜索来找答案。 记者:掌握这些智能化技能,为你带来了什么? 唐清和:带来了开心和快乐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就是每研究会一项技能,就会多一些成就感。另外,我认为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脑筋都一定要动起来,这样不容易老化,可以保持灵光。 记者手记 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养老”变“享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其中,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显著提升,达到14.3%。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早已成为全民课题。我查阅多篇新闻报道了解到,我国多部门多措并举开展“智慧助老”行动—— 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配备有声、大字、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方便老年人阅读; 鼓励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工信部印发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 每一点每一项,均在助力老年群体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 在重庆,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文旅委、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创建老年科技大学实施智慧助老行动的意见》,依托全市各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全面开展智慧助老服务。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以提升数字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帮助更多老年人想用、敢用、会用智能技术,走进数字时代、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数字红利。 因此,可以乐观地预见,今后,像唐清和这样玩转智慧生活的“老顽童”将越来越多。更多老年人会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将“养老”变“享老”,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秦欣怡 汪家灿 摄影报道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