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高兴兰:外婆背上的摇篮

2023-8-17 09:11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外婆背上的摇篮

文/高兴兰


外婆离开我们六十多年了,可我还常常想念外婆。外婆的形象、外婆家的土房,还有外婆背上的摇篮,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外婆家的小地名叫“汪高”,其实与汪姓和高姓毫不相干。在我的记忆里,院子住着三户人家,主人青一色的“朱”姓。我不到二周岁时,外公就去世了。外公长什么样我一点也不记得,唯有外婆的音容笑貌和背上的摇篮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

外婆生于1900年,她不爱说话,我也没见外婆发过脾气。外婆表情严肃,面部轮廓分明,高高大大,身板硬朗结实,骨子里透出坚强、勤劳的土家族人气魄,常穿一件带补丁的粗蓝大布衣服。衣服是旧了点,但洗得干干净净,头上常盘着一条土家族特色的白布帕子,住在一间土墙房里。

土墙房坐东向西,背依方斗山山麓,面向小山,屋顶一半是瓦片,一半是茅草。室内说有楼,其实就是一些陈旧的木板放在楼嵌上,那便是小舅的卧室;楼下摆放一张简易的床,厨房、饭桌和石磨,几乎是外婆的全部家当。南边住着两户人家,石磨放置在屋檐下,北边一条小路通向水井。与其说是水井,不如说是水池。池边长着野草,一条溪流一年四季从没间断过,几家人共饮一池水。西边一条小路,那是连接外面的世界。

小时候,外婆家是我的大后方。那时,父亲在一个煤矿从事井下维修工作,母亲既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又要带比我小两岁半的妹妹,母亲就把我送到外婆家,我也好像习惯外婆家的生活。白天外婆到地里干活,我就像外婆的“跟屁虫”,外婆走哪里我就跟哪里。

一天,外婆从地里掰回一些嫩玉米棒子,一粒一粒金灿灿的,然后用石磨磨成玉米粑。石磨分上下磨墩和一个磨盘,还有一个木制“丁字”型磨啄(嘴),像鸟的嘴,横木两端系一根麻绳挂在楼嵌上,外婆就一拉一推磨嫩玉米粑。那时我三四岁,也不懂事,还哭着要外婆背。外婆什么话也没说,摘下头上白布帕子和一张过豆浆的四方白布帕,然后将一头系在头帕上,做成简易的背带,把我从地上抱到床的边沿,用背带把我背在背上。我在外婆的背上摇摇晃晃,脚尖很有节奏地拍打着外婆的大腿,摇晃来摇晃去,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第二天,小姨在松树林里捡回一些野生九月香(香菇)。现在都还记得那九月香的形状像撑开的小伞,有的一身幽绿,有的金黄,有的色彩斑斓,舒展不同的身姿,展示不同的韵味。外婆用九月香和玉米粑煮粥就是我们的午餐了,我不识宝,把嫩玉米粑扔在屋檐下。外婆从里屋出来,见地上到处都有玉米粑,一句也没责怪我,将地上的玉米粑一点一点捡起来,拿到里屋。后来怎么处理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夜晚,外婆带我到院坝里乘凉,天边挂着一轮月亮,月亮离方斗山峰很近,仿佛人站在山顶上就能伸手摘明月。外婆一边用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哄我入睡,一边哼着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儿歌:“大月亮、细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扎(纳)鞋底,妹妹起来蒸豆米。豆米蒸得喷喷香,打起锣鼓去接姑娘……”儿歌有点长,我记不住,但最后两句是:“红苕不牵藤,家中有个大懒人。”现在想来,这儿歌我根本就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唱着好玩。

1959年,我弟弟出生后,父母就从外乡迁回娘家居住,暂住在一间一楼一底的土墙房里,离外婆家不算远。母亲每天出工时,把弟弟送到外婆家,外婆背上又成了弟弟的摇篮。那时的摇篮要像模像样点,就是土家族用的正版背带。布的大小不限,有40厘米或50厘米见方的,小块布折成四层,大块布折成双层。两条长最少为1米、宽5厘米的长布带子,分别缝在长方形上方的两角。外婆干活时,用这背带将弟弟背在背上,长方形布块托住弟弟的背部、腰部和臀部。弟弟趴在外婆的背上,长布带分别从弟弟的双腋下穿过,搭在外婆的双肩上,在胸前打一个十字交叉,再从腰部绕到外婆的背后系牢。外婆用手轻轻地拍打弟弟的屁股,走走停停,嘴里还不时地像在哼儿歌一样。不一会,弟弟就在外婆的背上睡着了。

没想到,1960年9月的一天,有人来告诉我母亲:外婆走了。当时我也不明白“走了”是什么意思。心想,外婆走了还会回来的。母亲叫我在家照顾弟妹,然后就急匆匆地赶到外婆家。后来才知外婆走了的含义,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外婆,唯有外婆背上的摇篮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回想童年,我不懂事的时候要外婆背,当我懂事后外婆又不在人世,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外婆的恩情。我工作了,每年春节或是清明节,我回娘家时,从没缺席在外婆坟前点香燃烛,以这样的方式寄托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

时光荏苒,每当我想念父母和外婆的时候就翻出那张尘封几十年的老照片,也是唯一的合影照。端详着照片上的外婆、父亲、母亲,我陷入久久沉思。多么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在外婆背上的摇篮里,听外婆唱“大月亮,细月亮”的儿歌进入梦乡呀!

(作者单位:石柱县林业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