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资玉质三品 文/海清涓 仙人掌树 家里阳台上最高的植物,是仙人掌,整株高达一米。 仙人掌是从老家带回的,当然不是整株带回,只是带回一片叶片。仙人掌适应能力强大,比较好养。没过几年,插在花盆里的叶片,就长成了一株小仙人掌树。分枝曲折、扁枝状的仙人掌,是小时候见得最多的多肉植物,也是我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仙人掌科植物。 长成小树的仙人掌,肉质扁平,四季常青,茎上的尖刺显得霸气十足。仙人掌树开黄色花朵,挂红色果子,像一台空气清新器,美化着环境,净化着空气。 比起老家的仙人掌树,阳台上的仙人掌树只能算普通了。老家在资中乡下,村里每一个院子里几乎都有一株仙人掌树,有的院子里甚至有两株仙人掌树。我家院子里的仙人掌树是最早的仙人掌树,也就是母树。从有记忆起,院子里就有一株仙人掌树。一株植株庞大的仙人掌树,一株满树开花的仙人掌树,一株挂满仙人果的仙人掌树。仙人掌树是奶奶种的,村里的仙人掌树几乎都是从我们家仙人掌树上分的叶片。 喜欢仙人掌树开着仙气十足的鹅黄色小花,奶奶会把仙人掌花加上银耳熬制,仙人掌花银耳汤清鲜香甜。喜欢李子般大小红艳艳的仙人果,那些紫红紫红的果肉,像柠檬一样酸中带甜。喜欢在生日的清晨,选两根漂亮的仙人掌刺摘下,放进父亲的老白干里消一下毒,然后用来当耳钉。光滑坚韧的仙人掌刺,戴在耳垂上,玲珑精致,优雅灵动。 奶奶去世后,有建筑老板想出高价收购这株仙人掌母树,父亲没有同意。毕竟,仙人掌树是奶奶种的,留着仙人掌树是对奶奶最好的怀念。每次走到仙人掌树下,我会想起奶奶的三寸金莲,想起奶奶迈着细碎的步子给仙人掌树浇水的样子。 离开沙漠,走进繁华闹市,仙人掌依旧不肯与别的植物交朋友,保持着自己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仙人掌树植株算不上美,花朵也没有什么香味,只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味。但是,仙人掌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扔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仙人球花 开花了,仙人球开花了。清晨,听到家人惊呼,我连忙跳下床冲向阳台。 没有见过仙人球开花,仙人掌科植物,我只见过仙人掌花、令箭荷花、蟹爪兰和昙花。我从来没有想到,阳台上的仙人球会开花。 仙人球是阳台上唯一的移民,是的,不折不扣的移民,从沱江河畔整株搬迁到临江河畔的特殊移民。搬进新房子,母亲提醒了几次让我栽一盆仙人球,我都没有记住。有次回资中为母亲祝寿,母亲摘了两个小仙人球非要让我带回永川。担心那些网状的刺扎手,我不敢要。母亲白我一眼,拉我到楼下的小菜园让我选一盆仙人球。于是,我选了一盆小一点的仙人球。回永川的时候,母亲告诉我以后仙人球长小仙人球了,要及时摘掉,小仙人球可以用来炖肉,也可以用来送人,不要随便扔掉。 家里有了仙人球,母亲每次打电话,都要问到仙人球长大没有,长小球没有。但是,母亲没有问过仙人球开花没有。我和母亲都知道仙人球和仙人掌一样,像空气清新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只是,我和母亲都不知道仙人球会开花。 为了让母亲看到我对仙人球这位特殊移民的重视,我将仙人球盆摆放在向阳的位置,还在盆里撒了砂石。仙人球似乎明白我对它的好,不管是一周浇一次水,还是半月浇一次水,它都以自己的方式生长。仙人球不断变大,不断变胖,健壮粗实。 何其幸运,第一次看到仙人球开花,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别看仙人球灰头土脸,其貌不扬,仙人球的花,却美得令人惊叹。仙人球开花了,长长的花茎托起光洁如雪的花朵,像一条白纱连衣裙,又像一个白银小喇叭,那么特立独行,那么干净清爽,那么仙气飘飘。仙人球花带来的不仅仅是花的形色味,还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喜。一朵仙人球花,足够让我震撼,祈祷明年可以开两朵或者三五朵。 雨中昙花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无法安然入睡的我,担心的是阳台上的昙花花苞。 六个花苞弯曲两天了,预计昙花会在明晚开。我担心娇嫩的花苞们,能不能经受突如其来的风吹雨打。我祈祷昙花能够躲过这场风雨,过了今夜,昙花就安全了。 昙花枝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保持空气清新干净。当然,我种昙花主要想看昙花开。阳台上的昙花,往年都是晚上开。每次昙花开,我都要守着,守到凌晨也要守着,只为亲眼看着昙花开。 想起前几天网购的雨披,我赶紧到书房拆开包装拿出雨披。打开雨披,准备将雨披挂在异形架子上时,一股清香扑鼻,昙花开始微微颤动起来。 昙花在感谢我?昙花在跳舞?不,不是的,昙花开了。雨中的昙花,以跳舞的方式开放。昙花以跳舞的方式,在风中雨里亭亭绽放。 昙花在今夜开放,昙花在雨中开放,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雪白的花蕾越来越长,花筒越来越翘,紫红外套徐徐打开,只一眨眼功夫,内层花瓣已经曼妙舒放,整株昙花呈现一种颤栗之美。一朵,两朵,三朵,从容不迫的昙花,高雅高傲的昙花,仰着湿漉漉的粉脸,幽雅绝俗,精美绝伦,香气四溢,光彩照人。 我选了六张雨中昙花照发朋友圈,雨夜看手机的人挺多,一会儿就有好几十个赞。评也不少:你家的昙花开得早,我家的还是个宝宝;我家的昙花今年一朵都没有开,去年修枝修多了;你家的昙花又开了,羡慕中…… 凌晨两点,风轻,雨细。拉开阳台灯,发现昙花掉了一个花苞,还有两个花苞没有开放。三朵绽放的昙花低着头,有些含羞,恬静而神秘,花瓣上的雨滴,格外晶莹。 昙花一现,雨中的昙花,美,美得像一场来去匆匆无疾而终的爱情。为了不让风雨提前带走这份转瞬即逝的美,临睡前,我小心翼翼地把三朵昙花摘下来,放进保鲜室。我可以做一道昙花蛋汤,邀两个同城闺蜜品味昙花独有的滑爽清香。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