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抒怀 文/黎均平 穿过历史的硝烟和革命的浪漫,漫山遍野欲滴的苍翠作证,一座红色的华蓥山,突破了自然的海拔,并一而再、再而三地蓬勃生长。执拗而坚定地红,直到红出一种高度,须仰望才见。 而此前或此后,华蓥山,它就是一座山。 从华蓥山上走下来的“双枪老太婆” ,她不是一个人——她是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崇高信仰的共产党人。 向往英雄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每次走进华蓥山,我都会睁大眼睛寻找,试图从哪一丛植被、哪一处密林、哪一块岩石、哪一孔溶洞、哪一条小道……发现英雄的足迹,还原鲜血浇灌的瞬间。 远离硝烟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回归本真的华蓥山,是一座幸运的山,幸福的山。 它站位巧:从四川盆地底部平静突起,像一块厚重的功德牌坊,挺立于川渝战略前沿。 它颜值高: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安第斯山,并称世界三大褶皱山系,是世界级的山,以褶皱而名闻天下。 自古巴渝一脉相承,在华蓥山身上也得到完美体现。 华蓥山根脉清晰。它敞开的胸怀,由来已久,且从来没想过要收拢。 华,美丽而有光彩;蓥,琢磨使发光。华与蓥的珠联璧合,足以让一座山光彩照人,艳压群芳,美不胜收。 而事实上,华蓥山的美,并不仅仅停留于外表。 山有山的长相,山有山的走势,山也有山的远方。 作为山,也许,华蓥山不必在容颜上做过多的修饰。它的美在于返璞归真,在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于实至名归。 我也有可能反复强调:红色衬底,绿色为主,让华蓥山真正成为幸福的金山银山、祥和的金山银山、永远的金山银山。让华蓥山的美,美到深处,美在新时代,美得让全世界都不容错过。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