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在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镇施家社区上演——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在此开展“三下乡”活动,打开了思政课“走出去”、“引进来”的双通道。 思政课走出了校门,实现了真正的“走出去”。 活动中,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辛津为同学们和当地留守儿童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学生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贯彻落实了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要求。同学们在思政课赵芸萱等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脱口秀、情景模拟、趣味游戏、红色主题手工活动、制作和发放理论读物等形式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使理论宣讲“声”入基层。 为进一步摸清乡村文化生活现状、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宣讲团同学们走进施家村,来到施家敬老院,进入残疾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群众家里,进行慰问、宣讲、民情民意的观察和调研。 思政课贯通社会大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引进来”。 每周星期二是施家社区民情接待日。宣讲团同学们列席基层院坝会,与“施家大姐”进行了深入交流,沉浸式感受了基层民主的温度。正在施家社区调研的北碚区政协一级调研员谭强和施家社区党总支书记罗小芳还为该院师生做了关于基层治理的微讲座。 大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联网223班学生谢佳说,听了北碚区政协一级调研员谭强的讲座,让她对基层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更切身的认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软件211班学生黄晓蕾说,施家社区党总支书记罗小芳有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基层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