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副刊 头条大赛(第19季)|程华:归来

2023-9-4 09:1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归来

文/程华


七月,雨后初晴。我跟着王友琼钻进她的高山茶林,只为见见几株传说中的百年老茶树。

草丛深茂,土壤松润。每一步都腾起山野清气。爬满锈绿苔藓的茶枝虬曲着挡住来路,我忐忑:会不会有蛇?

王友琼语调轻快:遇到过。我赶紧停下,直到它悄悄离开。我信世间万物有灵且充满善意。这也算几年学茶做茶的收获吧。

1981年,王友琼出生在武隆土地乡天生村。彼时,偏处西南一隅的武隆仍是一个“穷”字,何况距县城50公里外的大山深处。这片平均海拔1200米的秀美山地里的人们世代穷困,许多人从未走出过大山,比如王友琼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以及16岁前的她。

父母靠种土豆、包谷拉扯着两女一子。王友琼煮饭打柴、养猪喂牛什么都会干。她11岁那年,父亲山里干活受了重伤,前后三次大手术让本就赤贫的家负债累累。母亲在医院护理父亲,家里70多岁的婆婆、7岁的妹妹、6岁的弟弟怎么办?村小毕业刚考上初中的王友琼含泪说:“这书,我不读了……”母亲眼泪下来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好在一年后父亲治愈了。一年一年寒来暑往,看着忙碌的大女儿,父母心中一动:我们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可孩子得出去学点讨生活的本事啊!

他俩没想到,正是自己的开明之举,改写了大女儿的人生。

1997年,暮春。大早,王友琼准备出门打工了。

母亲端出煮好的土面,默默看着女儿吃完。婆婆颤声念叨:“娃呀你一走啥时候回来,我恁大岁数了还见不见得到你哟……”

那一幕,王友琼不愿回想,但多年后想起仍眼泪花花。她提着几件旧衣服出了门。破手电筒的微光照着崎岖山路,也照着她迷茫又充满希冀的眸子。

步行3个多小时到乡里,再坐客车颠簸4、5个小时,穿着土布衣裤旧胶鞋的她第一次见到了楼房,还有奔跑的汽车——武隆县城,那是她16年来第一次抵达的“远门”。

本当撒娇的年纪,王友琼已“漂”过了彭水、成都、昆明:替人看店、做饭、洗衣拖地、带孩子……淳朴又勤快的她每到一处都与“东家”相处融洽,也学到了不少处事之道。

20岁那年,她随表姐在深圳打工时,与同是打工人的他喜结连理并有了儿子,漂泊的日子结束了。2008年,她动用家里积蓄,在专家帮助下养殖出当时流行的热带观赏鱼,由此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几年下来,曾经为节约路费很少回家的她,如今每年都携家人回老家与父母团聚了。她给父母修了一栋小楼,还带他们去看山外的世界。弟弟妹妹已中专毕业,工作不错,小家美满。

曾经拼命奔出大山的王友琼,终于过上了稳定、安适的小日子。她没想到,有一天会抛下都市繁华,重返山林旷野……

那是2016年春,坐标深圳。王友琼与几个潮州朋友饮茶。听朋友们聊茶文化,她惊讶得张大嘴,啊,茶还这么金贵?我老家满山老茶树荒着没人要呢!

她一句无心之语引起在座商人陈先生的兴趣。深谙品茶鉴茶做茶之道的陈先生说,你几时回老家,叫上我!

6月,陈先生从深圳飞过来,由王友琼领着考察了土地乡茶林后惊叹:高山里藏着“宝”啊!看这些野化茶树的粗细高矮就知道,树龄少说几十年,老的怕不止百年。“这里就是未来的高山茶基地了!”

收到陈先生的定金,土地乡政府动起来,请有关部门测绘面积、协调流转土地……次年,陈先生又汇来建厂房的资金,王友琼热心帮忙跑手续做准备。她太明白“穷”的滋味——

吃不饱穿不暖留不住劳力,留下老的小的艰难度日。若盘活了茶林,乡亲们哪还用远走打工啊!

她尚未想过与这片茶林有什么直接关系——自己没这个财力。然而,命运和她开了个大玩笑。

2019年,690多平米厂房建成了,王友琼继续帮着办生产许可证、绿色有机认证……然而土地测绘过程中,陈先生与乡政府、村民之间出现了分歧。原定开工计划延迟。

要命的是,就在这年,同时从事多种经营的陈先生资金链断裂了。9月,最后一笔款到账后,他无奈地说:“已投资金我就不撤了,你另找人合伙吧,别荒废了这满山好茶!”

王友琼懵了:做,一时找谁合伙,后续大额资金哪里来?不做,自己两年多奔波、陈先生几十万资金不都打水漂了?更让她焦急的是,厂房未通电无法生产。布线须经几户村民地里,她主动通过村里表态给大家补偿,但价格谈不拢,不欢而散。

这个冬,特别冷。

一日雪晴,她又去茶林转悠。这两年她走遍了山上,哪有老茶树,哪是野生茶树,哪是野放茶树,哪些树种优异都烂熟于心。忽然,她的目光凝固了:树枝上是花?!娇黄的茶花裹一身冰衣,一朵朵晶莹剔透绽放枝头,如冰天雪地里不屈的精灵!

走下去!她内心有一种力量被唤醒。

又是一次次在乡村干部主持下的艰难协商。“磨”到2021年3月,电通了,机器轰鸣,她泪奔。2022年,生产走上正轨,高山茶叶上市。她给一款绿茶取名:野放冰花。

高山茶稍晚熟,春季鲜叶采摘期在4月初到5月,几十个留守的村民获得每斤几十元到百元不等的工钱——采摘时间时辰、地块树种、采摘手法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春做绿茶秋做红茶,除草修枝采摘,乡亲们乐呵呵领到了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钱。“真在家门口赚钱了!”起初不相信不支持她的村民们变成了她的茶园好伙伴。

“这妹子打得粗,有板眼,能办事。”在工期推迟那两年,她跑手续、谈协议,还去深圳考取了高级评茶师、茶艺师、制茶师证书,又跑遍广东英德、福建武夷、浙江龙井、云南勐海、四川蒙顶等名茶基地,实地学习培植采茶制茶品茶等全流程工艺技术……一个不懂茶连泡茶都不会的“小白”习练成了“老茶经”——不论品种,茶汤入口,她能准确说出茶产地的海拔、土壤、小气候等生态信息:“茶叶吸收了大自然精华,喝茶喝的就是它的生态环境。”

种茶就是种人生,品茶就是品文化。王友琼觉得,小小茶叶教她懂了宽容平和,有了敬畏之心。茶是她的导师,也是她的贵人。

“我们只做没有农药化肥尾气污染的高品质高山茶。”理想美好,但需要情怀、心力、技术与足够资金来支撑。

绿色生态环境下出品的高山茶,品质及口感非普通茶叶能比。但一株高山群体种老茶树的茶产量只是低山茶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这注定它的生产成本更高。如何既保品质又降成本?

请不起高薪的茶师,王友琼就自己从管理采摘生产上市全流程把关。她还有鼎力支持她的“亲友团”:身体硬朗的父母、小姨,返乡创业的弟弟妹妹,她将他们教成了行家。在外经商的妹夫还给予大笔资金支持。

更让人振奋的是,区、乡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委从浙江和重庆农科院请来专家、制茶师,实地为茶农们解决技术难题,为生产发展保驾护航。“好感谢武隆区有关领导、土地乡政府领导,感谢中国茶研所、重庆农科院茶研所的专家们,他们在我艰难之际扶持我往前走,太多好人都说不完啊……”王友琼一口气数出一大串名字。

也许天道酬勤,2022年6月,在由多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权威单位联办的“中茶杯”第十二届国际茶王赛中,武隆区农委报送的高山茶“野放冰花”脱颖而出获“特别金奖”。

王友琼想让更多人分享这大自然精华,也想解开一个谜底:这漫山茶树到底多大年龄了?

有茶友告诉她,清乾隆时,天生村就有43路老茶树,此地种茶史至少200多年。“茶树生长极慢,那些碗口粗、七八米高的肯定上百年,请专家鉴定下!”

王友琼舍不得花这个钱。做好茶的品质最紧要。

山岩下,树林边,一处吊脚茶室,小巧玲珑。回廊外蓝天白云,远处瀑流如银练生辉。一位沉静的少年正烫煮茶具、品香泡制。他趁暑期回乡帮母亲打理茶室,也借习茶品茶陶冶自己心性。只读过小学的母亲与正读大学的儿子,因为茶有了更多话题,也更加理解了对方。

曾经一心冲出大山的她,而今阴差阳错归来了。但今时已不同于昨日。待金风送爽,新茶采摘季将至,她与家人们乡亲们期待着收获又一个斑斓的秋天。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