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副刊 头条大赛(第20季)|杨莙:我所知道的新胜

2023-10-23 09:1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所知道的新胜

文/杨莙


新胜是潼南的一个小镇,我所知道的新胜,出产生姜。

生姜不稀罕,各地皆有种植,但新胜的生姜长在罗盘山上,叫做罗盘山生姜,国家地理商标品牌,曾为唐代贡品。那姜,形如玉指,肤如白玉,端的是姜中美人;皮薄肉细,脆嫩无筋,实乃姜中上品。罗盘山生姜秀外慧中,自然走俏,早已远销国外,登上了东南亚及欧美人的饭桌。罗盘山自古产姜,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新胜地处罗盘山脉沿线,罗盘山的得名很简单,因形如测方位之罗盘。上罗盘山,一路有姜农挥锄挖姜。已是秋天,太阳势头不减,我站在树荫下,看姜农面对那绿浸浸的仔姜地,发散着浓烈辛香的仔姜地,虔诚地躬腰;看一窝窝刚出土的仔姜,满身泥沙也难掩其白嫩的肤质、俊秀的身姿。这样的生姜岂能不抢手?路边停着好几辆私家车,都是上山来买生姜的。有人一口气就要了一百多斤,直教姜田中那瘦小的老姜农,不停地挖呀挖,连擦把汗的时间都不肯给自己。付出总有回报,一百多斤生姜,为老姜农换得两千多块收入。春种秋收,地里还齐刷刷站着那么多绿叶舒展的生姜,在等着为姜农们带来开心颜嘞。

我所知道的新胜,出产黑猪。

黑猪从前不稀罕,中国本土猪种嘛,不过现在就不那么常见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渐渐让位于来自国外的白猪。白猪不单块头大了许多,生产周期还短了许多,更适应规模化养殖,黑猪肉虽肉质细腻,味道更好,但由于生产周期长,出肉率低,导致黑猪越来越少,自然也就越来越稀罕。肉市上,倘若你问某家摊子为何比别家的肉贵,摊主少不了自信一笑,“当然要贵些哦,我嘞个是黑猪儿肉嘛。”说着将那肉“啪”地一翻,“你看嘛!”猪皮子上的那些黑猪毛桩桩,让他的声音中气十足。黑猪少了,不过罗盘山黑猪一直都在罗盘山上,黑不溜秋、圆不隆咚的黑猪儿们,在避免添加剂的饲养原则下,健康成长,繁衍生息。

我所知道的新胜,出产大米。

大米也没啥稀罕的,哪儿都有,但我说的大米,是罗盘山贡米。古时作为进贡朝廷的大米,住在罗盘山顶,坚持一年一季的传统生产方式,才使贡米的油润光滑、清香扑鼻得以保持。罗盘山贡米和生姜、黑猪一道,成为“新胜三宝”,这“三宝”,同属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罗盘山滋养了这三大品牌。

午饭时,“新胜三宝”齐聚餐桌。罗盘山的姜,不管是姜片、姜丝,抑或是撕成条状的泡姜,皆在为“脆嫩无筋”这一评语做着最有力的证明——放嘴里,只需一声“咔嚓”,便可断得干干净净,一丝一毫的牵扯也不留下。仔姜炒肉着实下饭,罗盘山的生姜和黑猪肉合作而成的那份脆爽鲜香,让我实实在在地对付了一大碗罗盘山新米饭。

除了生姜、黑猪、贡米,对于新胜,我知道的委实不多。新胜镇,南接大足,西接四川安岳,地处偏远,此前从未去过,于是想当然地以为,新胜大概率也是闭塞的,落后的。只是,当我走过一个个村子,走过村子里一幢幢整洁的花草掩映的小楼,走过窗明几净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家风馆、村史馆……我的感叹,迅速击退了我的想当然。

桅杆村桅杆坊,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传统村落,为第三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关于桅杆村,县志有记载:河南布政使、山西巡抚陈讲曾在此居住,他考取进士时在门口立过石桅杆,后人为纪念陈讲并鼓励世人读书,遂将此地取名“桅杆”。陈讲,明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这个以前就知道,而他是从新胜走出去的,却是走进新胜才知道。

去陈讲文化展览馆。在乡村,在鸡鸣与蝉躁的合围中,我静心倾听陈讲诗作谱曲弹奏的《七步弹琴》:飞蹬横琴本无弦,高山流水步躞边。琴声一动熏风起,解阜如闻弦上舞。是“大佛寺”诗作中的一首。大佛寺位于潼南西郊定明山,胜景不少。陈讲暮年回到故乡,一颗不老诗心,行走跳跃于故乡的山水人文间,诗歌一首接一首,自心间喷涌。

走出展览馆,荷香迎面袭来,眼前的荷田,绵延成片。荷花已谢,莲蓬密匝匝探出头来,延续着夏日莲叶的无穷碧。站在木栈道上,我闭上眼睛,展开双臂,拥抱辽阔的莲蓬香。

在桅杆村,人与自然,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

继桅杆村桅杆坊之后,盘山村明镜谷又入列第四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青山、竹林、民居、池塘、梯田,联手将一个叫做明镜的山谷,绘制成一幅立体的山地农耕画卷,祥和而安谧。

且来盘点一下新胜镇获得各种称号的乡村。圆通村,全国文明村镇、市级最美志愿服务村。盘山村,全国地标产业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文明、产业、美丽、宜居……当这些词语和乡村连在一起,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乡村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正是这样的变化,推动着乡村从方方面面去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走进新胜,更清楚地看到了新胜。物质和精神,一个都不落下。

(作者单位:潼南区发改委)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