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我与晚报的故事|陶灵:我的“川江”从这里迈步

2023-10-23 09:24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的“川江”从这里迈步

文/陶灵


我少年时代爱好文学开始练笔,后来因经商而搁下,连读书的时间也少了,但看报的习惯没丢。《重庆晚报》副刊曾经有个“老重庆”专版,内容全是巴渝人文老故事,常看。久了,忍不住在2011年4月的一天,写了篇散文《桡胡子与重庆火锅》。桡胡子是川江船工的统称,我从小在川江边长大,他们的生活情形亲眼见过,他们的故事也听过许多,可以说耳熟能详,写起来得心应手。我把稿子发给了《重庆晚报》的投稿邮箱。6天后,当期的副刊“老重庆”版就登出来了。

我因此有了兴致,打算再写写川江的故事,比如绞滩站、木排与两岸的风水塔、信号台,这些东西或已远去,或离我们的生活虽近却又陌生。我想篇幅写成适合报纸刊登的千字文,于是给素不相识的责任编辑打电话,把想法说了。责任编辑很热情,指导我从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状况去写,文字可以稍长点,作为头条稿子发表。

我脑子开窍了,很快写出《悄然隐退的川江绞滩站》,果然刊发在“老重庆”版头条位置,并配发了川江的图片,效果非常好。接着,我又陆续写出《川江标志性建筑——风水塔》《水文石刻题记述说川江历史》《穿越时空记忆的三峡古桥》《根植川江的三峡信号台》《随时空远去的川江木排》,都在“老重庆"版头条位置刊发。其中的散文《那些年,我们坐着江渝轮出行》刊发后,巫山县人民政府官方微博转发了,并表述:陶灵的经历就是三峡人共同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没想到政府的官方微博也转发散文。后来,《那些年,我们坐着江渝轮出行》获得第17届重庆市新闻奖和第28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的副刊作品奖。

我在经商之前,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但只写过零星的川江故事,没成系列。如今,我已出版了4本关于川江的书,其中2本分别列入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和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如果说这算是一点成绩的话,《重庆晚报》就是我的“川江”开始迈步之地。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