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美声的山里娃 文/胡佳清 金秋时节,我到云阳县走亲戚。站在盘石镇活龙村表妹家的移民新居前,一河满溢到柑橘林下的长江水,赫然来到我的心坎上了,感觉全身心都在跟着一汪广阔浩瀚之水洋溢。 正值甜橙挂果的季节。一片黄澄澄从漾漾大水边延伸到海拔七八百米林木蓊郁的魏家山上,如撑开一张弓,和我表弟所在的腾龙村两相印照,形成上下两村一挂“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吉祥美好画卷。 眼前,原先坑坑洼洼的泥泞烂路,变成了一条条铮亮的水泥大道;先前朽垮垮的土墙屋,变成了一栋栋红墙青瓦的农家别墅。前些年我来时饮用过的浑浊泥黄堰塘水不见了,现在屋里水龙头随手一拧,哗啦哗啦洗菜淘米烧水浣衣的,是一股股清花亮色的自来水。更莫说棚子里的那些鸡鸭鹅们,享受玉米谷子菜蔬虫虫荤素喂养的待遇,动物也有福利了,难怪成天在人们面前“嘎嘎嘎、咯咯咯”地翔舞歌唱。 亲戚所在山村脱贫后的情景真是让人惊喜啊。而更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山村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那天午后,我和亲戚坐在几棵桂花树下,闻香喝茶闲扯。忽听身后岩崖上不知谁家送来一阵歌声。这深山老林荒僻旮旯哪来的歌声呢?竖起耳朵细听,嘿嘿,叽哩哇啦居然还是西洋唱法呢。此时,这歌声旋律的回荡和我设身处地山村环境的猛相对照,感觉反差实在太大了。见我一脸的惊讶,亲戚们争先恐后告诉我,这是他们村一个魏姓晚辈在唱。知道平时没事儿我也喜欢吼上几句的亲戚,立马起身带我翻过两道坡坎,循声来到一个名叫“拐拐丘”的农家别墅小院前。指着堂屋正中站着唱歌的一个中等身高、体格壮硕的小伙子说,他叫魏源,看,就是他在唱。 见门外来了不速之客,魏源松了表情,歌声戛然而止。和他一阵拉呱后,才知全村脱贫以后,他跟身边其他年轻人一样,眼界宽了,心胸敞了,不再止于物质享受,而是滋生了精神文化的追求。儿时田间地头想当歌唱家的梦想,也开始“噌噌噌”地在心底起根发芽了。 一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作为他们的后代,山里娃魏源是怎样和美声唱法这种古典高雅的艺术扯上关系了呢?看我一脸的迷惑,魏源解释说,前些年,父母和一些村民外出打工挣了钱,有的还当上了老板,由此带动村里不少人陆陆续续外出打工。而今村里脱贫了,父母又和这些人先后回来了,赡老育幼,置地造房,发展产业,建设新家园。而受外面精彩世界的影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跟了上来。魏源说,现在家里殷实了,父母的观念变了,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支持自己想做的事了。而幸运的是,还在县里双江中学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发现魏源有美声唱法这方面的潜质,于是鼓励他课余积极参加艺体活动。在一次校园歌唱大赛中,他因自己别具一格的唱法还获过大奖呢。 带着一身泥土气的魏源就这样从深山老林里走了出来,高中一毕业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此时,兴奋中的魏源告诉我,仅美声唱法必修的意大利语、德语等语种他在音乐学院就扎扎实实学了两年,歌唱艺术的根基由此也深深打下了。四年学成归来后,他为家乡父老乡亲歌唱,为家乡振兴歌唱,由此还激发感染了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心志。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发展一下自己,因为魏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眼下,魏源因天赋、努力和出色,已被重庆歌剧院意向录用了。同时,他还参加了总政歌舞团的线上考试,寻机会争取更大人生目标的实现。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不久前,他经人引荐,去北京还当面得到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指点。听魏源试唱后,廖昌永拍拍他的肩说:“在一个山区小县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好好努力吧,孩子。” 话到这里,魏源已是激情难抑了。他立马“唰唰唰”从手机上下载了交响伴奏,为我即兴演唱了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里的著名男高音咏叹调《奇妙的和谐》。接下来,他又演唱了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声音浑厚、圆润、高亢、甜美。趁着兴致,魏源又邀请我和他一起唱《我爱你中国》,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歌声声震梁屋,山鸣谷响,引起外面院坝上围观助兴的村民们不断大声武气地拍掌喝彩。 从深山老林走出来的山里娃魏源,在山村脱贫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了。虽前行的路还很远,但他会挺身走下去的,把山里娃美丽的歌声向山外传播得愈加宏亮悠远。是的,他才22岁,如同山村田野上一棵经风浴霜的茁壮禾苗,迎着祖国新时代的辉光,向上向上,如风吹果林花千片,带起山村兴旺一片。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