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樊小毛:一条大路通山巅

2023-10-27 09:2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一条大路通山巅

文/樊小毛


父母住在农村,每逢佳节我都要回去。记得有一次,听父母讲,我老家对面山坡上的松树林已有公司承包。我当时没有在意,认为父母是道听途说。之前,在我老家山下方,大片大片的坡地被承包种植花椒,同时在我们镇还开建了花椒加工厂,几年后,我们镇被誉为“花椒之乡”。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当我亲眼看见一条新挖的公路在松树林间蜿蜒而上通达山巅,我确信了父母的说法。

再细看,公路上有货车碾压的痕迹。我内心突然充满欣喜,便追随着公路往山上狂奔。我知道我为什么欣喜,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狂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对于路,那是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为了走出大山,我的父辈祖辈们不知流淌了多少汗水。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下,我们村我们组的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用锄头、钢钎、铁錾子、铁锤、炸药、小推车,在几处悬崖峭壁上续接修通了从大山脚下修上来的公路。

记得当时我在读高中,周末回家我扛着铁锤曾去修建过公路。我的父母以及全组的男女老少,都轮番上阵,不辞辛劳。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句话,必须在我们这代人把公路接上、贯通。

土泥巴公路走了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铺上了水泥路。水泥路一通,还真是一通百通:

宽带网络来了!信号塔来了!天然气来了!

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承包商来了!

在外务工赚钱的村民开始回来修建“小洋房”了!

短短几年间,山村焕新颜,这个古老的半山腰村落——大屋脊,散发出了中国新农村的新气息。

如今,在我老家老屋旁,水泥公路有四条,实现了四通八达。

近一两年,回家过年,我发现,差不多家家有出行摩托和轿车。居然在公地坝修建起了一座可供村民游玩的观光亭,还配套了运动健身器材和长木椅。每到闲暇时,长木椅上坐满了老人,相互说笑。我按捺不住这种喜乐,便同长辈们说,如果能跳坝坝舞就更好玩了。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半山腰村落,就有了都市的味道。

数条公路绕山间,不再是梦;木房土屋变小别墅小洋楼,不再是梦;村民出行有摩托有轿车,不再是梦;家家户户通宽带网络通天然气,也不再是梦……

新开建的公路绕上了云端!我站在云里,放眼这座大山,感觉大山也非常开心和激动。试想,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这座大山就没有大路通往外界,只有到了新时代啊,才连通外界,才大开眼界。

据说,在这座大山上,正在种植一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树木。上个月,跟父亲通电话,他告诉我,树木种上了,他去种了几天,还得到了一小笔工钱。

听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来,我的老家近几年乡村振兴初见成效。如果再进一步深化细化,多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新农村,多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那么,新农村老农民,比如像我的父母堂叔堂伯将会过得更加快乐幸福。

(作者系梁平区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