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 主办方: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 11月6日、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举行。 本届大会会举办哪些重大活动?有哪些重要成果发布?川渝两地围绕全面深化科技合作已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将携手在哪些方面发力?你想知道的“干货”都在这里。 首届大会有哪些人参加 目前大会已邀请到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重要外宾出席,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外院士、专家学者、国外知名高校校长近40名。同时,国内院士、高校校长、科研机构及重点企业代表也将参会。 这些活动和展览别错过 首届大会将围绕这些议题设置5大板块、10场主要活动——政府间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产业创新发展、科研范式变革、未来医学、开放科学及大数据。 重要会议 11月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下午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 主题活动 大会将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举办“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开放创新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5场主题活动。 圆桌会议 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话题,召开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时代科研范式变革等3场活动。 成果展示 大会将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8个展区让你一次看个够。 川渝全面深化科技合作 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川渝落地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天府、金凤等省级实验室挂牌运行。 2022年川渝共研发首台套产品182个、3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川渝已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2万家。 建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9个,引才引智基地108个。 下一步重点推进这几方面合作 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国际产业合作渠道,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鼓励和引导成渝地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产业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各类平台以及龙头企业,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优势产业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合作特色的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大力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国际交流,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深化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水平,努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综合央视网、上游新闻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