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 | 选个大雨天或者秋月夜 去看寒岩喷雪

2023-11-6 12: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此前,因寻中梁山的“金鸡洞”,发现当地人称圣可洞,有老师推荐应该去九龙坡区的华岩洞看看。于是,11月1日,重庆晚报记者前往巴山灵境——华岩古洞寻幽,果然美极了。

寒岩上,刻于清同治时期的摩崖石刻——《有龙则灵》。


华岩古洞 千年仍存

当天秋日胜春,天蓝似水染无尘。记者来到九龙坡区的华岩风景区,途中看到游客三三两两准备离开,便询问华岩古洞在何处?两位外地来的游客喘了一口气笑着回答:刚游完华岩洞准备离开,也是根据路标找到的。请严格按照路标指示牌走,就绝对不会错。

华岩风景区集寺、湖、园、林、山、洞于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巴山灵境之称。而华岩古洞,有洞天福地美誉。民间传说,古洞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称华(花)岩。或曰,清初圣可法师挂锡于此,夜梦五色莲花大如车轮,因此有华岩之名。

据《华岩寺志》载:华岩洞在大老山(又名待漏山)东南,山不甚高,洞据其巅,纵而不深,大石上覆,泉流旁滴,依洞建庙,梁以内在洞中,梁以外在洞外。

那据说有上千年历史的华岩古洞还在吗?记者咨询了几位工作人员,回答称:如今的千佛洞就是华岩古洞,洞深且窄,因为以前开放时游客很多,担心游客安全,现暂未对外开放。

圣可法师“唯心净土”石刻,刊于华岩洞壁高处。


寒岩喷雪 需等雨天

记者进不到古洞里参观,只好带着点儿小遗憾准备回去。

路上遇陈军辉老师,他介绍:“我在华岩风景区居住了二十多年,久居兰室,不觉新奇。华岩古有八景,包括古洞鱼声、寒岩喷雪、曲水流霞、帕岭松涛、双峰耸翠、天池夜月、疏林夜雨、远梵霄钟。八景闻名遐迩。华岩古洞暂时看不到,很正常。华岩八景如今很多都看不到了,但是可以选个下雨天或者有月亮的夜晚,来看‘寒岩喷雪’。”

何为寒岩喷雪?

寒岩喷雪

清·圣可

万斛珠玑吐不休,为传心事赴江州。

寒岩有月清如许,不照人间草木秋。

“寒岩”即华岩,就是华岩古洞的巨岩。而“喷雪”,则指岩上飞泻而下的清泉。

但记者当天只看见有很小的水流自岩上坠入古洞外的“哗潭”,潭内小鱼很安静啊?

陈老师说:“一般雨水充沛的时候,水花会多一些,这样就能感受寒岩喷雪的美景了——‘山有涧有泉,逢大雨时,飞溅岩窟,如散雪花’。不过,遗憾的是,我从未在夜静月清的时候,在寒岩看到秋月将一派清辉洒下的景象。想必那时月光如银如水,寒岩如铁如玉,青灯如豆如环,珠帘如光如雪,胜似仙境吧?”

原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1882年-1965年),也曾写诗描写月光下寒岩喷雪的美景:

一丸冻月寂无声,

银海光摇万里明。

待得春回霞管后,

化着飞瀑润苍生。

记者听闻,不由心向往之。但陈老师说,也不知今晚有没有月亮,即使有,也需要等晚上8点多才可能看得到。

不过,碑林真值得一游,去看看也好。据陈老师说,他五岁就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四十余年,也常逛碑林,临帖练习。

明代石碑 追溯商周

“华岩洞”为华岩寺之前身,古有僧人依岩傍洞造庙。那起源于何时呢?记者询问里面的师父,有的说400多年,有的说600多年,有的说一千多年。

碑林中这块刻于“皇明万历五年孟夏月丁丑日(公元1577年四月十四)吉旦”的碑——部分文字可参考。

经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朱渝生老师通过照片辨认:

细窥《重修玄帝廟记》碑,撰文、设计考究。碑名用双勾小篆阴刻手法,碑眉左右图案则为传统双龙图腾。以单线条镌刻,栩栩如生,彰显双龙威严,神圣的王者之风。碑的正文为繁体楷书,秀雅端庄。刻工精湛,手法高妙,一丝不苟,可见前人对文对艺的敬畏。

碑文有的看不太清楚,根据能看清楚的部分文字推测,大意是说此地原为古玄帝庙,因主祀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周武王伐纣……武当……残碑……初创于唐末五代时重建于宋……”。

据重庆华岩寺官方微信公众号资料:明代里人杨益延僧无权复建,清初圣可嗣法双桂以还,传承今世之道坚法师,有史可征,凡六十五代垂四百年。寺里还留存龚晴皋、赵熙等诸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碑石多块。

赵熙,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1936年秋,赵熙七十大寿,畅游华岩寺,赵熙《华岩题名记》诗曰:“见师如见谛闲师,一卷台宗号总持。小雪山犹秋碧色,老年交比夏黄期。龙钟芋火温前梦,鸟爪桑田逼近时。佳处可留庵地否,半崖花雨系人思”。

的确,风景区内摩崖石刻和碑刻诸多,还需静心观赏。

碑林中,刻于明万历五年的石碑。


哦,值得一提的是,华岩湖的风景也极秀美。水光山色中,落日晚霞红,此起彼伏的各种鸟鸣声很悦耳动听,偶尔还能看见两只水鹤追逐嬉戏,时而掠过湖面,时而停驻湖边,时而歇在树上。对于它们来说,这里真是一个风景优美,快乐生活的家园。

天色逐渐暗下来,晚霞越来越淡,四周越来越静谧,陈老师提醒太晚了,估计今晚8、9点才能看到月亮,也可能月亮被云朵遮住,早点回去休息,以后找个圆月的好日子再来不迟。

此建议甚好,欣然从之……

(甘老师亦对本文有贡献,一并感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