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背 文/陈益 隔背,一般是指小孩剧烈运动后,后背衣服湿透了,大人用毛巾等干燥绵软的东西,贴在小孩后背上面,以阻隔新出汗水与衣服的粘连。不然热汗凉后,致后背一热一冷,人就会咳嗽感冒。现在百度查不到“隔背”一词了,只查到“隔汗巾”,而且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但意思与“隔背”差不多。 记得儿时,外婆经常给我隔背。夏天放学回家,割牛草称完秤回家,或者与同伴在外玩耍后回家,外婆第一件事就是给我隔背。有时放学回家晚了,外婆就在村口等我,看到我什么都不说,搂我进怀里掏出毛巾就给我隔背。她不打不骂不数落,边隔背边流泪,仿佛自己也犯了错似的。其实,她知道原委,我那班主任是个怪老头,每次我上课说话或干了小坏事被告状后,他处罚我的方式很特别:留我在教室写作业,直到天完全黑了,才放我走。当时从学校到家,要经过几座古坟,坟上长满芭茅,风一吹沙沙作响,每次经过,大人讲的鬼故事仿佛一个个重现,吓得我三魂出窍,拔腿狂奔进村。有一次,我发高烧了,母亲叫来“赤脚医生”,我躺在床上,浑身无力。但当我看到“赤脚医生”往针管吸药水,知道屁股要遭殃,于是翻身下床,鞋都没穿,冲出家门就往后山跑。外婆开始以为我上茅房,没拦我,当见我疯也似地跑出,大惊。于是与母亲一起,满世界追我喊我,后来,她们累得追不动了,外婆扯起嗓子喊:“乖孙也,咱不打针了,快回来,我给你隔背,你的背肯定是打湿完了,再不隔,要遭罪啊”!我听后,如闻“鸣金”之声,于是顺从地回家,顺从地隔背。外婆一摸我额头,惊喜地说“烧退了”! 生而为人,运动必需,流汗必然。因而,隔背就少不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婆隔背十分慰贴温馨,她先是擦,一般擦两遍,然后用毛巾的另一面隔于背上,最后还轻轻拍拍后背,感觉暖暖的。母亲隔背很马虎,她将毛巾在背上胡乱揩揩,然后推上去了事。妻子隔背很认真,而我给儿子隔背更加毛糙,有时想起,不禁哑然失笑。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我因为感冒了突然间大汗淋漓,感觉后背全湿透了,衣服都与后背粘在一起了。隔背,必须马上隔背!我当时在浩恩体检中心忙碌,恰好看到了我们“狗狗群”里的小胡,小我两轮,刚到中年。她一听爽快答应。她让我双手按在桌子上,然后用比较粗糙的大卷纸,慢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缓缓将后背汗水揩擦干净,然后用一张白毛巾隔在背心之上肩颈之下。她先是将毛巾右上角贴于右肩,将左上角贴于左肩,然后用手掌从上至下抚顺,检查一遍确定无一处皱褶后,最后才将衬衫后面扯直。因拔了火罐不能洗澡,这张隔背毛巾在我后背足足呆了一天一夜,扯出来时,依然平平展展,令我叫绝! 看来,感动,就在用心处。隔背,其实就是隔离隔开隔断,这与筑堤建坝是一个道理。流汗,是排毒,对身体有益,冷汗,会入侵,对身体有害。我们筑堤蓄水,是为灌溉农田,造福乡梓。如果毁坝任流,洪水猛兽,会祸害八方!所以,好事变坏事,就在一念间啊。 我们做人做事,当悟悟“隔背”的辩证法,慎思,慎言,慎行,在“热汗”流出变冷前擦干隔开。切不可,胡思,妄言,乱为!让“冷汗”侵入肌体。悔时,晚矣。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