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川剧《梦回东坡》 文/苗勇 一缕秋风,百样情怀;一台川剧,陶醉开怀。苏东坡是四川的文化标杆和代表人物,代表着四川深厚的历史底蕴。11月初的一天晚上,观看了首场由好友陈智林担纲主演的川剧《梦回东坡》,有一种酣畅淋漓、舒服至极的感觉,究其根源是向往、神往、心往,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川剧《梦回东坡》选题自带流量,名人演绎名家,令人心生向往。苏东坡诗、文、词、画无一不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北宋时期就是“网红”,魅力经久不衰。“说不尽的苏东坡”早已成为四川千年以来“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骄傲和文化精神图腾。陈智林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得主,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他以苏东坡为选题,让川人走进川剧,用川剧演绎川人,找准了发掘四川传统底蕴、激活四川文化潜力的爆点,本身就令人充满向往。光看选题、光听名字就忍不住给人一种先睹为快的冲动。 这部剧构思匠心创意,奇人讲述奇事,令人悠然神往。苏东坡一生特具传奇色彩,正如他《自题金山画像》总结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如何才能讲述好东坡故事?这需要匠心独运,唐·张佑说:“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梦回东坡》采取以梦中追溯过往的形式,融入了散文的叙事手法,用八场剧闪现了苏东坡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重点讲述他在黄州、惠州、儋州的故事,也讲述了他在四川的人生过往。用与众不同的创意构思,用川剧特有的轻松幽默的形式,再现了苏东坡令人敬佩的一生,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乐观、豁达、幽默、有血有肉、有烟火气的东坡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独特人格魅力,看到了、读懂了川人独有的幽默精神和人生特质。看完该剧,让人最大的感受是:苏东坡在文学上是天才的,但没有天才惯有的极端性格,即便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在生活中仍然是鲜活的、可爱的,应该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有趣的灵魂”。 该剧语言自带川味,川话塑造川人,让人神醉心往。台上台下传承忙,戏里戏外乡音好。该剧的语言选择了讲川话,还不时插入方言俚语,多重迷人的特异气息,让该剧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审美张力。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认为地方的才是大众的,有特色才能走得更远。《梦回东坡》融入了烟火味儿十足的四川方言,地道的方言更加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让川剧更有川味,也让苏东坡更有川味。以独特的川音给苏东坡打下了浓烈的四川印记,让川剧回归本位。我想,这也更能让川剧走进更多老百姓心里去,让人在感受到川剧独特的味道的同时,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苏东坡就是一个四川人,让这个了不起的大文豪更加具有烟火气。这种舞台语言表现,让观众深受感动。 剧中一些演员表演技艺精彩,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感染力强。《梦回东坡》是成功的,既有底蕴,又接地气;既让观众深受教育,又觉得好看好耍。 (作者单位:四川省总工会)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