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程华:山回路转间,看浮世千重变——长篇小说《山回路转》中的时代图景与人性明暗

2023-11-23 09:3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山回路转间,看浮世千重变——长篇小说《山回路转》中的时代图景与人性明暗

文/程华


拉客仔的声音仿佛再度在猴三儿的耳边响起:“要不要买一张去深圳的票……”长篇小说《山回路转》(原载《中国作家》2023年长篇小说专号,作者吴丹)结尾,看似平淡的一句竟狠狠击中了我的心。我想,击中我的,其实是这个山回路转令人扼腕喟叹的命运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华夏大地万物复苏、生机萌动,改革大潮以排山之势席卷冲击着城乡社会和思想观念,人们惊喜万分又手足无措。故事,就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激烈变革期拉开序幕——冬夜里,一起沉船事故改写了三个农村发小周世水、何厚山(猴三儿)、史二娃的命运。于是一群草根求生、打拼、浮沉的故事,如浩浩江水时而平波缓流时而暗潮汹涌。

周世水只是挖沙船的傀儡“老板”,幕后操盘手其实是国营船舶制造厂龚副厂长父子。周世水操作失误导致挖沙船翻沉,三名船工葬身江底,周世水和雇工何厚山、史二娃侥幸逃生。在龚家父子操纵下,能说会道的周世水以极小代价摆平了善后,而无辜的何、史被迫远走“避祸”……

一起惨祸被掩盖,江面又平静如初。“人们照常在岸上、甲板上忙碌,已经忘了那片水下消逝的三个生命。阳光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昨天,已化成江上灰白的泡沫。”故事一开始便抹上了一层冷冷的悲情底色,似预示了命运中即将出现的重重坎坷磨难。

举目无亲无钱无学历的何、史来到深圳打工,几番颠沛后二人的人生走向开始分岔。善于学习、勇于担当的何厚山得到厂里重用,还收获了淳朴善良的女工桂芬的爱情。几年后,小有积蓄的他带妻携子回到家乡,在县城办起了制冷设备公司。经营风生水起之际,目睹儿子以及农村孩子们无法入读城里小学,他又殚精竭虑建起民办学校,采取公司贴钱“以商养校”的方式,帮助农村孩子们高高兴兴跨入校门。然而命运无情,几年后学校步入正轨,爱子却不幸病夭,接着苦心维建的学校被迫拆迁。惨遭重创的何厚山从悲痛中挣扎站起,重振旗鼓经营花木生意,之后返乡带领乡亲做大花木事业,最终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在这个用力生活用力去爱的小人物身上,依稀糅合了《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少平兄弟的特质。在善学善成、开拓创新方面,何厚山有少平的影子;在正直善良、重情重义方面,他尤其神似少安:沉船关头,他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冒死救了史二娃。自小丧父的他,誓为孤苦的母亲撑起这个家。随着年龄渐长视野打开,他的奋斗目标从“为小家”升华为“为大家”。平凡的何厚山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数平凡劳动者的优秀代表,作者吴丹通过他传导出一种正向价值观:历经坎坷,自强不息,做好自己,不忘回报社会。

与何厚山有云泥之别的“精明人”周世水,走的是“弯道超车”的路数。深谙人性弱点的他为逐利不惜践踏公德良俗、朋友情谊甚至挑战法律底线:耍心机摆平沉船善后、掉包独吞商户的虫草、兜售假冒牛肉、播放黄片牟利,之后勾结官员侵吞国有资产,又吃上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红利,终因非法吸收公众集资锒铛入狱。

史二娃则是有些黑白模糊的悲剧式人物。他与何厚山可谓患难兄弟,但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兄弟之情风雨飘摇。史无视何的劝阻,扑向牌桌去追寻他的发财梦。尽管短暂地尝了甜头也得到了心仪的女人丽丽,但最终丽丽失望出走,留下年幼的女儿好好。何念及兄弟情分,力邀史加盟公司。不料回归正途的史又遇上命中的劫——他被吸毒女燕子蛊惑重回赌桌,不但赔光了何的公司,也赔上了自己性命。

三个主要人物齐头并进,三条人生道路曲折延伸。作者围绕生存、奋斗、发展设置主线,通过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示了不同价值观的纠斗缠绕,以此描摹出一幅广袤辽阔的大时代图景,不同阶层人物栩栩如生跃然其间:老谋深算运筹于幕后的龚副厂长、道貌岸然公权私用最终落马的官员左军、一身江湖气但良心未泯的混混毅崽儿……周世水身边几个女人亦各具情态:发妻田英与周相逢于微时,周财富急速积累的同时身边“彩旗飘飘”,最终夫妻反目,田英愤而携巨款远走海南;龚副厂长之女龚红是周年轻时垂涎而不得的“女神”。在遭遇下岗、丈夫重病双重困境中,“女神”架不住金钱攻势成为周的情人。至于毅崽儿的女友黄幺妹,只是周满足征服欲的玩物。也正是“黄幺妹”们的存在令龚红幻想破灭,在周案发前悄然携巨款移民海外。

正如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产生不平衡与阵痛,周世水的悲剧在风光时已埋下伏笔,女人们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她们身上同样映射出时代背景下人性、人心的明艳与幽暗、挣扎与堕落,令人唏嘘之余陷入沉思。

《山回路转》故事曲折跌宕,情节发展既在意料外又在情理中;人物命运与现实生活紧密勾连,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思考价值;而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敏锐的观察力,使场景描述与人物刻画无不高度鲜活真实,读来让人极易产生代入感。这些,恐怕都是作品激起读者强烈共鸣而同喜同悲欲罢不能的重要原因。

故事结尾,何厚山带史二娃的女儿——苦命的好好去深圳寻母。此时,耳边响起如命运之神梦呓般的声音:“要不要买一张去深圳的票……”

结尾意味深长,令人心潮起伏。深圳,见证着他们的青春懵懂、血汗热泪,封存着他们的爱憎悲欢、憧憬幻灭。深圳是开始也是结束,是通向未来的又一个驿站。

“深圳”已不只是“深圳”,更不只是他们的“深圳”。谁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没有这样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深圳”?

无论山回路转,人终须在痛苦中挣扎站起,奋力前行。

任浮世千重变,人性之光永不熄灭,希望之火永远燃烧。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