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绝唱——观电影《开山人》有感 文/刘凡君 观看电影《开山人》,走进了一个用电影语言讲述“新愚公”毛相林传奇故事的世界。 长江之水,穿越迷雾,越过千山万水,浪淘不尽英雄儿女的故事与传奇;长江之浪,激流勇进,浩浩荡荡破浪前行,抒写不尽母亲河儿女平凡与伟大的壮举。 在长江边的巫山县,有一位“新愚公”,他就是电影中的男主角原型毛相林(影片中的毛永福);有一个村庄,叫下庄村,那是怎样的一个村呢?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主题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电影是戏剧艺术,讲究矛盾冲突,编剧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设置情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下,引导观众明白该电影为什么采用中国传统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解读故事内涵,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当代愚公的形象。影片在塑造毛永福这个典型人物的时候,抓住群众在想什么与我应该做什么这个初心与使命的爆发点,用写实的手法,将村民们期盼的目光,渴望走出井口的呼声,求生存谋发展的念头,使之成为毛永福为群众排忧解难树立坚定信心的力量源泉。毛永福立下军令状:“不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我有愧于百姓的重托,有愧于党对我的培养!” 影片用一个个镜头语言交代了主人公为什么要修路的原因,那就是:群众对脱贫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发展经济的期待,一个时代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要致富,就修路。时代的要求在他心里回荡:心中有国,心中有家,为民排忧解难,是履行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与担当! 故事继续发展。下庄人在寒风刺骨的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山炮,迈开了脱贫攻坚,建设美好家园的步伐。向封闭与贫困宣战!为鼓舞士气,毛永福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公路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永福最担心的是安全,但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接着,又有4个村民先后丧生。悲痛万分的毛永福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 正当毛永福踌躇之时,突然峰回路转,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我儿子死得光荣!为了子孙后代,咱继续干!”毛永福没有想到憨厚朴实的黄会元的父亲,作出决定时,是那么冷静,那么理智、那么坚强,顿时,大家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一次次新与旧的较量,一次次真实与谎言的检验,一次次时间与生命的挑战,最终,希望迎来了曙光…… 七年鏖战,悬崖绝壁间,不信天,不认命,毛永福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底。一条长达8公里的“绝壁天路”通车了!七年鏖战,铸就了一座脱贫攻坚的精神丰碑,在时间的流淌中熠熠生辉。 故事结束,但那“新愚公”的身影,那绝壁合围的井口以及下庄人奋斗的精神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唱着走进新时代之歌,山不再高,路不再长!通天的路,充满幸福与吉祥。唱着下庄人浓浓的乡情之歌,凝聚着向上的力量;浓浓的乡愁,让家国情怀得到真实表达,共同谱写一曲走向民族复兴的壮丽之歌……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