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王承军:父亲的灯笼

2024-1-29 08:5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父亲的灯笼

文/王承军


过了腊八,老家的年味越来越浓。每到这个时候,父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就地取材,扎竹灯笼。

扎竹灯笼,当然要选上好的竹子。在父亲眼里,上好竹子的标准就是:形态比较粗壮,竹高二十米左右,底部直径十五厘米,竹节长五十厘米左右,且竹面颜色略带暗绿色的竹子。父亲说这样的竹子纤维韧性强,能劈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既可用来绑扎,还可编织精美的工艺品。

父亲把竹子砍回来后,首先锯一对直径为十厘米左右的竹节作为灯笼上下两端的台座,并在竹节的一端刻出凹槽,接着在两个竹节的中间打个孔,用一个粗铁丝通过竹节的孔把两个台座固定,这样灯笼的头部和底部就做成了。然后把余下的竹子劈成篾条,点燃一堆谷草,将篾条放在谷草上烤十分钟左右(这样篾条弯折后弹性减弱,易成型)。这时,把篾条的一端固定在灯笼上端台座的凹槽上,另一端则固定在下端台座的凹槽上,形成圆柱形竹架。再顶住上端台座向下压,通过缩短连接上下两端台座的粗铁丝长度,将竹架慢慢向下撑开,直到变成灯笼的形状,并固定铁丝长度。最后调整竹篾的弯度和竹篾间的距离,灯笼的骨架就算完成。

如何敷设成最有年味的灯笼是最考究的。父亲把买回来的各色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自行设计图案,有秀美飘逸的隶书,有栩栩如生的绘画,有妙趣横生的剪纸,然后把它们恰到好处地糊在打底的灯笼纸上。待主体图案糊好后,最后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使灯笼更为雅致,晚上点上灯,乡村人家祥和快乐的清欢扑面而来。

我最喜欢父亲扎的镂空灯笼。当然,这种灯笼既费时又费料,得先用一张薄纸写下诸如“家和万事兴”“阖家幸福”等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刀片将字迹挖掉,去掉薄纸,深红色的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字样。然后用绵软超薄的白色宣纸打底,把镂空的红宣纸糊在白纸上面,里面再点上一盏灯,顿时尽显宫廷气派。

父亲扎灯笼是非常虔诚的,他认为在寒冷的冬夜高挂一盏红红的灯笼,不仅能驱散阴霾照亮来年,而且还能给人温暖和希望。他的这种朴素心愿,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为村里罗爷爷家扎的那盏照亮英雄回家路的红灯笼中。

罗爷爷是我们村里的老会计,不仅打得一手好算盘,而且还有一副好心肠。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还靠挣工分吃饭。每年青黄不接,他总会把自家地窖里的红薯拿出一部分救济村里家庭困难的村民。他的儿子辉哥曾是父亲的学生,十八岁参军,后来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春节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忙于置办年货,父亲也让母亲给罗爷爷买点年货,同时发动附近几户邻居帮罗爷爷家“打扬尘”,还叫我到镇上买几张红色宣纸回来。当天夜里,雪下得很大,父亲烧了一盆柴火,连夜赶扎了一个大红灯笼,并写了一副春联。第二天天还没亮,父亲就催我起床,要我与他把灯笼和春联送到罗爷爷家去。

跨进罗爷爷家大门,罗奶奶正在打扫院坝内的雪,而罗爷爷则眯着眼背靠一张“太师椅”似睡非睡。我协助父亲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并点上蜡烛,红彤彤的灯笼一下子把小院照得亮堂堂的。院内堆积的白雪似乎也被这红色的温暖所浸润而慢慢融化。

突如其来的光亮似乎惊醒了罗爷爷。他赶忙起身,眼神里透着一丝光彩,连声说“劳为你了,劳为你了(川北方言,意即给你添麻烦了),这么亮这么红的灯笼,辉娃找得到路回家过春节咯”。说完,用手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父亲在一旁随声附和“有灯笼,才是年”。

时光不染尘,春来几度秋。罗爷爷已去世多年,如今年过八旬的父亲也有多年不扎灯笼。但每年家里挂灯笼的时候,他总会拄着手杖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直至我把灯笼点亮,他才转身回屋,并喃喃地说“有灯笼,才是年”,话语里充满了风吹岁月的斑驳和烛照寒夜的温暖。

(作者系中国电力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