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舅的过年歌谣 文/牟方根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每当听到幺舅哼起过年歌谣,我对新春就别有一番情愫。 幺舅今年60岁,出生在渝东北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外公是当地有名的懂天文识地理的先生,而且善编四言八句;外婆称得上是贤妻良母,还具有现代女性的自信和自立。受良好家庭教育、优良家风熏陶,幺舅的才能和品德相得益彰,特别擅长作歌谣。对于过年,幺舅张口就来、随口能编歌谣:“新年到,放鞭炮,噼里啪啦真热闹。玩狮子,踩高跷,爷爷乐得胡子翘。搓汤圆,蒸年糕,奶奶笑得弯了腰。” 我至今记忆犹新: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我,儿时总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美味佳肴,还可以去给亲戚拜年、攒压岁钱。而大人们,由于过年有很大一笔开销,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给拜年压岁钱等,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往往在过年的时候就要花掉不少。因此,在当时经济尚不发达的年月,碍于手头捉襟见肘,很多大人心里其实害怕过年。对此,幺舅创作了《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歌谣:“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花钱。有钱过年底气足,无钱过年紧支出。不管不管,有钱无钱,钱多钱少,都过好年”。 在过年习俗上,北方地区的民间儿童歌谣《北京忙年歌》,又称其为过年谣,是这样传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幺舅的过年歌谣,则是如此吟诵渝东北地区的年节:“细娃细娃嘴别嘟,腊八前后杀年猪。刨猪汤,喝几天,转眼就到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炖猪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聚一宿,初一早上汤圆有,初二陆续走亲友”。 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晚上,人们除了阖家团聚、欢庆团圆,还形成了守岁辞旧、祈福迎新的民风。幺舅编创了这些歌谣,来表达祝愿、歌颂和庆贺:“红灯笼,高高挂,眨着眼睛要说话。它想告诉小朋友,今天就是过年啦!”“转眼又是新年到,欢天喜地多热闹。大街小巷放鞭炮,烟花爆竹乐逍遥。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拜年新年好。” 新年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寓意“新年登高步步高、年年登高年年高”。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幺舅们都满怀“芝麻开花”的美好愿望,去登临家乡的凤凰山,期望在新的一年“步步(节节)高”。凤凰山,如横亘在万州与云阳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因形似凤凰,“头”抵万州太安镇高昂于长空中,“尾”达云阳盘龙街道摆入长江,故得其名。凤凰山上,开发有林下茶园,面积4000余亩,茶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相连、一片山坡一片山坡地延伸,碧绿层层,茶香浓浓。站在凤凰山顶眺望,面积15000亩、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的太安千层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像一幅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在梯田的边缘,坐落着一方方青瓦民居,在冬水田的映照下,宛若点缀在银河中的星星……幺舅触景生情、兴致高昂,给我们吟咏了《大年初一登凤凰山谣》:“初一登顶凤凰山,动人画卷铺眼前。连片千亩好茶园,顶峰一瞥气象站。俯瞰山下千层田,青瓦民居袅炊烟。一起喜迎新的年,万事如意展新颜”。 (作者系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