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虾子梁有没有虾?鱼洞有没有鱼?

2024-1-31 13: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什么?白居寺长江大桥周边有一处公园,竟然藏有据说黄庭坚、范成大、赵熙等名人曾经乘船路过的地方。

重庆晚报记者起初收到读者刘家麒的消息时,还不是很好奇,因为刘老师最初打卡的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全世界网友推介的咱重庆的白居寺长江大桥,很多读者都慕名去打卡过了——白居寺大桥是工程和设计的奇迹,它就像通往另一个维度的星空之门。

刘老师说,1月27日,“星际穿越”的大桥开通了公交小巴,他幸运成为首批乘客。于是,就在附近都走动了一下,发现巴南区龙洲湾通江公园有很美的景点——虾子梁和老虎口……这可是有历史故事的优美地方。那,跟着去看看吧!

白居寺长江大桥

在“虾子梁”的头部方向

虾子梁头部方向,远处能看到白居寺长江大桥。

刘老师说,他问了附近的居民——两位过路的中年女子,她们说,长江中约百丈长的石梁,就叫虾子梁,虾头的方向在下游,可以远眺白居寺长江大桥。而梁中有一道未闭口的间隙,水往外急流,叫老虎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流湍急雪白如老虎张口的白牙?

听名字就觉得很好奇,不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特别的故事和传说。

于是,记者询问了数位当时在附近钓鱼、游玩、拍照、锻炼的人们,终于幸运地遇到土生土长的居民余结宽。

当时他正戴着帽子,立在江边钓鱼。若不问年龄,还以为他只有五六十岁。

余爷爷笑着说,他从小就生活在这儿,有什么想问的?

余爷爷在江边钓鱼

白发渔樵江渚上

这位老爷爷什么都知道

余爷爷说,虾子梁尾部方向(画圈的建筑物附近)的江边有石洞,洞里有鱼,就是鱼洞的名字来源。

于是,记者就开心地发问了:请问虾子梁为何叫虾子梁?是因为江中的巨石形状像虾,还是因为这里产虾?

余爷爷说:“当地人一般都知道,这巨石形状像虾。虾头弯弯,在长江的下游。往下游走,可以到白居寺大桥。不过,我小时候,这里的江中的确产虾。不产小龙虾,就是本地人称的‘米虾’。”

记者又问,那这附近目前属于鱼洞,以前真的有洞有鱼,几百年前就叫鱼洞吗?

余爷爷说:“你往虾尾处看,就是在长江上游的那个方向,有一处白色的楼,它的下面就有岩石,江边的岩石就有洞,传说洞藏鱼,所以有了鱼洞的地名。”

那是鱼还渔呢?据说有记载,八九百年前的南宋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的黄庭坚,这位先贤就提到“鱼洞”,而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名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却在《吴船记》中记录有“渔洞”。明代时,鱼洞属云篆里管辖。清代后的《巴县志》记载,老巴县境内长江河道有四个水上驿站,鱼洞水驿就是其中一个。

余爷爷说:“我今年74岁,又不是七八百岁,几百年前的事情,需要查地方志才清楚嘛,多看书。”

说得甚是有道理,那鱼洞有特产的鱼吗?

余爷爷说:“长江这段水域,是很多珍稀长江种鱼的繁殖区,需要特别保护。你问问看大家是不是都没有钓到鱼?大家好多都是退休闲着,重在参与。钓的不是鱼,是乐趣。三月(至六月)就要禁止垂钓了,所以我们都抓紧时间出来。我小的时候,见过两人都拉不动的大鱼,后面跑掉了,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但江中的鲟鱼(一级)是保护动物,大家都知道,还有胭脂鱼(二级)、岩原鲤(二级)等,大家都不会钓的,或者钓起会放。一般钓江中的草鱼、参子鱼的比较多。最近几年因为保护,长江的鱼也多起来,就是需要防外来物种比如鳄雀鳝。”

那您在这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余爷爷说,那就得提到江中的虾子梁。三月三,螃蟹爬高山。虽然叫虾子梁,但小时候,打渔船上的人下班后,他会借一叶扁舟登上巨石,那时巨石上就栖息着白鹭和黑鹳了。而他的主要目的是抓藏着的铁螃蟹。有时搬开大螃蟹,还能看到大螃蟹护着的密密麻麻的小螃蟹。

白鹭与野鸭齐飞

江燕共水天一色

江面上,白鹭时飞时停。

竟然还有黑鹳?当时记者在岸边就看到三只白鹭时隐时现。

余爷爷说,当然,还有不少野鸭呢!

正说着,一只白鹭突然起飞奔赴远方,它的身下还紧跟着一只同飞的野鸭。可惜记者匆忙拿出手机,只抓拍到白鹭。

“铃铃铃……”钓鱼竿上的铃铛响了。周围的钓鱼爱好者纷纷瞧了过来:“运气爆棚啦?”

余爷爷看了说:“燕子调皮碰到的,没有鱼……”

众人这才放弃羡慕的眼神,继续在自己的鱼竿处守候。

江边飞舞的小鸟,竟然还是燕子?

余爷爷说,燕子也爱江边的美景啊,过来玩很正常。小时候两岸的岩石边,穴居的江燕更多。

江面上,燕子欢快地嬉戏。

原来如此,当时夕阳偶尔从云层中钻出来,江面金灿灿但波澜不惊,江中虾子梁上休憩的白鹭时聚时散,江上顽皮的燕群轻点江面,江边穿得厚厚的人们垂钓寒江,而暖日江风作四邻,一条鱼时不时蹦出江面,真是分外和谐。

记者还看见几位年轻人带着孩子在江边稍远处游玩,走近一问,两位闺蜜都住在龙洲湾周围的小区,带着孩子玩耍学习,带了吃的,还有课本。

其中廖老师的家属说他曾经在枯水期登过虾子梁,还曾在梁上看到有石刻印记,可惜也记不清是刻的字还是图标了……

余爷爷在路边提醒记者,天色已晚温度骤降赶紧回家,他都收拾包包“下班了”。

记者回头说好,后遇到余爷爷和钓友打招呼:“才来?”

另外一位大叔一手提着钓鱼包兴匆匆地往江边去,一手还挽着一件厚棉衣。

余爷爷说:“他准备夜钓……”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蒋丽霞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