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山野行者

2024-1-22 10:1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大自然中的那些绝美景色,我们可以用脚步丈量,也可以用眼睛收藏;那些藏在山野街巷本该被大众熟知如今却仅仅被小众所知晓的古代遗存,它们的绵延不息让人感动,你不去看看,岂不可惜?

寻城最妙的地方,大概就在于——你所知甚少,而巴蜀人杰地灵,万物如此美好!

▲栖清书院龙泉,当地人称龙吐水。

陈均,“85后”,重庆晚报城市推荐官。记者网上认识近一年,1月16日做人物专访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

陈均介绍,他从2014年开始就四处寻城探索,收获最大的就是可以和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一起行摄山野,探寻城事——上到80岁的耄耋老者,下到几岁的稚童,一起以足为度探寻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和这个世界。

▲受访人:陈均

采访记录整理

(以下简称陈均为陈)

何时开始接触户外徒步行摄旅行的?

我是2010年从重庆工商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当时很苗条,173的个子只有120斤不到。毕业之后因为工作和生活不健康的关系,很快就变得虚胖了,四年时间体重就达到了差不多170斤,身心状态感觉极差。于是,我开始反思,寻求改变。一次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一群同频共振的户外群体,一起众筹开启了我的户外爬山之旅。从此,我慢慢就喜欢上了户外徒步,又爱上了户外行摄。

关于行摄探索,难度系数怎么划分?

关于户外,我比较喜欢小众的人文行摄路线,既兼顾了行走的需求,又照顾到了人文探秘的目的。我的想法是以点串线带面,然后引导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小众的、有意思的人文路线。所以,我会根据线路主题和难度系数分为不同的活动:

①轻松的“CITYWALK路线”,主要是以扫街为主,会去一些古镇老街静谧的村落,一般10公里以下,适合初次跟着户外徒步的;

②中级的“行摄路线”,以徒步和摄影综合为主,一般以徒步15公里以内山野街巷路线为主;

③难度系数最高的是“徒步路线”,主要是以徒步为主,行摄为辅,一般里程在15公里以上。我们曾多次从清晨走到夜幕降临……

拍得最好的照片是哪一张?

下一张。

你觉得哪个打卡点适合分享给大家?

我的第一次户外经历是川西的牛背山,蜀山之王木雅贡嘎的绝美身姿让我深深地震撼,那些云瀑云海、日照金山真的是绝美。

这些年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剑阁金牛古道,这应该算是中国最美的国家徒步大道之一。我从2019年开始徒步这条路线,到现在已经陆续去了8次,既有重庆带过去的队伍,也有北京、天津、山西等全国各地汇集过来的研学队伍。

剑阁,就是唐代李白在《蜀道难》提到的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有许多人文历史遗迹:古城、古关、古道、古题刻、古柏……古关是指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剑门关。古道指金牛古蜀道,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古题刻是指沿途有许多珍奇的壁画、题刻、造像;古柏是指翠云廊中历朝历代种植的7000多棵古皇柏,被誉为国之珍宝、世界奇观,其中最长树龄2300多年的剑阁柏,全世界仅此一株。道光《南江县志》记载:“去县城东榆铺沿河古柏,疏密相间,直百余里,高处凭眺,恍如青龙掩映,高低蜿蜒。”沿途的古皇柏枝繁叶茂,相传高空俯瞰若青龙。在那些皇柏中穿行,满眼看过去都是历史的深邃——自先秦至今,历代都有维护和补种,传说有的皇柏还是张飞种的。在这条皇柏古道上,大家初见都觉得很“哇塞”,但后面因为看到千年的古木很多,都看麻木了,以至于后面看明清时的古迹文物,都觉得平平常常……

▲蜀山之王:木雅贡噶

若给重庆文旅上分,能推荐一些打卡点吗?

重庆可以走的地方太多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母城里有许多人文打卡地,老城的大街小巷里有很多CITYWALK路线,也有南山、缙云山、金佛山、四面山等川东平行丘陵的诸多山野,还有大江大河孕育的江滩湿地公园和众多绿色生态走廊,更有灿烂的巴蜀文明传承下来的类似黄葛古道、渝合古道、花岩古道等诸多古道……

▲金牛古道上的古皇柏王,据说有2300多岁。

那随机推荐一个打卡点吧?

江津圣泉到璧山健龙的古道,从很有意思的龙吐水石刻开始,到极具美好寓意的建龙镇,很符合今年的龙年主题。在这条古道上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明代栖清书院的龙吐水等,有古籍记载可查。

▲栖清书院龙泉附近的题刻:泠然,据说是清代的。

这个景点,和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的江渊有关。

江渊(1400—1473年),明朝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江津县九龙铺(今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享堂社区)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

江渊儿时在当时江津的四大书院之一双龙场栖清书院求学,1430年考取进士。土木堡之变后,江渊与抗敌主帅于谦力主御敌,保卫了京城。明英宗复辟后,于谦惨遭杀害,江渊被诛连,贬谪辽东。明宪宗即位后,为江渊平反。几经官场风云,65岁的江渊决心辞官归乡。回江津后,江渊兴办起了梅栖书院,教育家乡子弟。

他写有《栖清书院》:

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

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

三余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

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

此诗描绘了当时书院的雅致和文化传承的厚重,五六百年前,那时的石崖上都有青苔,前贤所留的题刻依稀可见。而五六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一行徒步走过,看到先贤大咖们留下的印记,这也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相逢!

现在大家都很珍惜文物,但感觉保护的速度跟不上消失的速度,还是有些遗憾的,文物保护的路任重而道远。多少古人默默保护的古迹,想让我们看到。而今天的我们,也想让后人一饱眼福。所以早点踏出那一步,去遇见你该遇见的风景吧!(受访者供图)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