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我最爱 文/刘德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已经从纸质发展到电子,从传播速度、携带方便、检索便捷、购买成本、收藏空间等方面讲,电子书比纸质书有优势。但从阅读欣赏、藏书品味、人文培育、文化传承等方面讲,纸质书更具文化魅力。两者相较,各有所长,如果既有丰富的纸质书,还有丰富的电子书,当是最好的藏书方式,但是,如果只选其一,我还是选择收藏纸质书。 纸质书是有形的文化载体。把这些纸质书,分类放置于书架,建设成一个有形的书房,闲时随手翻翻,忙碌时随眼望望,都是一种文化滋养。如果置身其间,静心阅读,做些眉批,画上重点,摘点金句,甚至随手取来还可以延伸阅读,定会深入书中世界,回味书中文字。置身书房,精心写作,桌上堆满参阅书籍,周围满是书的空间,身边的书定会拓展写作边际,丰富写作思维,书籍自会发出人文气流,让你才思泉涌。 这些有形的书如果置于房间的茶几、凳椅、餐桌、窗台、床头、厕案,随时都可入眼,随时都可触摸,随时都可予人涵养。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习惯,现在人们如果家中四处置书,也不会随时握着手机不放,而会向欧阳修学习了。 一次,家中午饭,饭桌上外孙女望着对面书架上的《杜威全集》问:“外公,杜威是什么人?写这么多书!”我说:“杜威是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这些全集有38卷之多,我也才读了一小点点,值得我们敬仰。你以后也要努力学习,出很多的书,大部头的书。”她笑着说:“我长大了也要出这样的精装书,好气派!” 有形的纸质书还容易激起人的读书欲望。我觉得读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计划性的,有目的性的;一种是随意性的,无目的性的。但无论哪一种,如果是纸质书的存在,随时都会扩展你的读书视野,丰富你的读书内容。因为书就在你的眼前,直观地展示着。 我还常有一种习惯,闲来无事,总要在书架前晃来晃去。看到一本好的书就想翻翻,有时一翻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甚至直接的读下去。去年,我就随手翻了一下老舍的《骆驼祥子》,这是1950年出版的老本子,竖排版,繁体字,30年前买于陕西的旧书摊。没想到,一翻就舍不得,最后更是连续用了三天时间才读完。这一读才感到有些读晚了,不仅故事好、京味浓,而且思想好。我知道这是经典,然而这经典对于我而言,来得有些迟到。 把纸质书置于眼前,还会生出一种阅读的强迫症。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忙碌完毕,闲坐于书房,满壁望去,一架架书耸立至屋顶,常常自问:还有这么多书没有读?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涉猎?还有太多的知识不了解?对此,心里总会生出一些想法:抓紧读,快点读,高效读。 作为一个喜爱读书的人,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向这些书的作者学习,学习他们的奋进精神、创作精神、人生境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又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所以,若干的纸质书,其作品的样式,内容的丰富,文本的厚重,编也好,著也好,辑也好,无论是单本的,还是多本的,甚至数十本数百本巨著的,都会直接影响着你的创作,给你启示,给你动力。我到现在已经编著出版文学、艺术、文化、旅游等方面图书270余本,我满房间收藏的纸质书是一个重要推动力。 纸质书,我最爱。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