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驻桃花源 文/冉烨 寒假期间,女儿在家补习功课,天天都用MP3听读《桃花源记》,一下拉起了我的思绪,我初中学这课时的感受,涌上心头。陶渊明是我非常喜欢的东晋田园诗人,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经是许多人的向往。 《桃花源记》讲了一个渔人邂逅“桃花源”的故事。《桃花源记》呈现了一个美好的画卷,这里山清水秀,田土肥沃,人们友好相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陶渊明在他做官期间,关怀众生,体贴疾苦,辞官后他将心中的美好愿望表达在诗中,塑造出了一个美好的桃花源梦。陶渊明有梦,所以他就能看到那个理想中的世界,把那份美好寄托在一片宁静祥和的世界中。那个世界没有争吵,只有善良,无忧无虑,彼此真诚随和,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渔人起初没有私心杂念,误打误撞,走进了美好桃林。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现实社会,终究抵挡不住要立功的私心,却再也寻不到令他向往的桃花源。 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梦想,只是一种寄托,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都有一个单纯宁静的世界。它虽然不是永恒,不是终点,但当你疲倦的时候,你可以在这里暂时歇一会。只要你心中有了这个美好的寄托,就会积蓄力量,继续往前走。苏东坡一生都把陶渊明当成心中的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当有人问及苏轼,可曾后悔为官时所做之事,苏轼不假思索地说不曾后悔。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学陶渊明、苏东坡那样能真正放下当前拥有的一切呢?现在的城里人,很多都向往有一座小院,几处繁花,亭台青石路,烟雨蒙蒙。可是,生活的真相是,你要懂得小院的打理,怎样侍弄花草、树木。如果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付出,只是凭一时兴起,就不会建设出理想中的美好家园。所以,只要你心怀美好,坚持不懈,努力耕耘,就不会迷失方向,心中的桃花源才会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重庆市缙纭数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