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街的旧时光 文/谭武秀 那些年,东街于我就如同平平淡淡的朋友,不远不近地呆在城市一隅,偶尔会温暖地想起。 东街,原是一片低矮而又陈旧的民居房,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土木结构的房子毗邻而居,毫无章法可言。只有一条水泥路从东往西穿透东街的肺腑,不宽不窄,人车混行,岁岁年年倒也安然。吃饭的时间到了,老街坊们端着一碗饭可以在小巷里转悠着串门,尝遍邻家菜,啧啧称赞别人的厨艺有多么精湛。诚然,木质的门窗哪能关得住四溢的香气呢。临街的门面多是用木板造就的,偶有砖混建筑物穿插其间,其历史也已久远,看不出一丝奢华,也经不住奢华的分量,只能拥有平实与简朴。从西往东进入东街的地界时,便踏入东街的一家老式医院,这家医院虽被三甲医院收购,但它的妆容依旧,几十年如一日接待着生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东街有一道景,烙印一般镶嵌在老东街人的心里。各种老式锁挂在老式木门上,从质地到色彩,与旧时光都是极致的搭配。在这条街经商的人,没有嫌弃木门与老锁,从未别出心裁去把门面装饰得花里胡哨。他们懂得房主人的心思,也不忍心破坏一条老街的心情,郑重其事地维持着老街的原貌。 这条街上做生意的人很厚道,东街的店名从不哗众取宠,随手拈来:韦家豆花、陈皮鞋、猪肉铺、方竹特产、阿宝照相、避风塘,每个店名如上世纪70年代穿棉布衣的女孩,朴实着呢!这些店面远离喧嚣,踏实而又沉着地应对着人们的衣食住行。闲暇时,穿过木门走进老式茶馆,厚实的木桌木椅侍候着喝一杯老荫茶,聆听那些旧时光的老故事,一晃半天的日子就从指尖滑过,顺溜溜。 某日,天空洒着细密的小雨,微风掠过,雨水滴落下来,一头撞落在美丽的太阳伞上,有些小小的惊诧。三个女子撑着伞行走在街巷,凉意透过长长的脖颈,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的甜美心情。她们对门市里的铁器铜罐木盆酒缸都感兴趣,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欢蹦乱跳还如当年挎小书包的女生那般无忧无虑。偶尔拍下一张自己喜欢的画面妥帖保存,深藏在记忆里。她们不是为了简单的收藏,是为了这条街巷曾经的存在,为即将消逝的老东街留下曾经的沧桑与荣耀的佐证。这一次,仿佛是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三个女子想深深记住老街往昔的模样,记住这条老街的初心。 如今,当东街以一种新的容颜站立在那儿的时候,有了与往日不一样的气质,但依然能寻觅到一些老东街的影子,这是设计者体恤人心。夜色中,东街安静下来。路灯洒出昏黄的光,铺设出一条让人心生怀念的路。 (作者系南川区作协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