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9号线化龙桥站!化龙桥曾是重庆第一大桥

2024-4-17 10:11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重庆有“桥都”之称,历史上也拥有众多桥梁,但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许多桥渐渐消失而名字却被留了下来。地名里有桥,却不见“桥”的踪迹,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上便有这么一个站名——化龙桥。桥去哪儿了?4月12日,重庆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改造前的化龙桥地区 图片由《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提供

寻踪

化龙桥曾是重庆第一大桥

据悉,重庆古桥名字多与龙有关。据《巴县志》记载重庆以龙命名的桥有18,化龙桥最出名。据1984年出版的《重庆市地名录》记载:“传说此处岩洞中有蛟龙常兴水患,清代乡里集资建桥镇龙后遂化险为夷,故名化龙桥。”

现在这座古桥还在吗?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戴伶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化龙桥本指修在小溪上的一座清代石桥,三拱。1930年修成渝公路时,古桥被拆,原址处新建了公路桥,依然是石桥,有三拱,长十八丈四尺(60多米),当时竟是重庆第一大桥。清代修的化龙桥和1930年修的化龙桥,都位于渝中区西部,系嘉陵江二阶台地,地势平坦。后来新的化龙桥那边,又因片区整体开发,现位置差不多在重庆天地的楼房内。

有范

这里曾有多家老厂、画家村

戴伶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化龙桥曾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小区,21世纪初整体改造,现为成片商务区及高档住宅区,“为了留住城市的记忆,我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保存有数万张关于化龙桥的照片、底片或者数码文件。主要收藏了几家老工厂的档案资料,比如重庆特种电机厂、中南橡胶厂、博森电器厂、卡福公司及红岩弹簧厂等。”

化龙桥南华村48号曾是重庆美协驻地,人称画家村。关于画家村的得名当时西南大区在重庆(旧址现在还在枇杷山),成立了一个美术家协会,后来西南大区撤销,这些画家都需要去成都。李少言、李焕明(谐音)等画家不愿意离开重庆去成都,所以留下的部分画家在化龙桥挂了一个重庆美协的招牌,老百姓不清楚,所以都叫画家村。

怀旧

建于1956年的工业校还在

▲上世纪80年代,在化龙桥工业学校校内,刘家麒(后排左一)和同学们的合照。

当天,记者沿着9号线化龙桥站一路走访得知,古桥、老厂和画家村今皆不存。不过想要寻踪怀旧,倒是还有一个去处。

曾在化龙桥交农村360号读书的刘家麒告诉记者,创建于1956年的工业学校还在,工业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生较多的学校之一。

“我是1980级铸造班的应届生,毕业后回去过好多次!记得当时那期入学,有9个班(9个专业)共360人!化龙桥(公路桥)我也见过,那时回杨家坪在石桥公交站乘18路车,到上清寺、两路口转3路电车。”刘家麒还称,“如今回母校,周边都觉得陌生,但母校还在,真是庆幸的事情。如今我们这批同学,都退休了。”

链接

化龙桥周边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关岳庙中火爆全网的太极图

■虎头岩

当地居民张先生在9号线化龙桥站2号出入口的左手边位置遥指大化步道,说上步道第三层,往右走,可以看到当地人喊的“擎天柱”——虎头一样的巨岩就在附近。

《重庆市地名词典》是这么介绍虎头岩的:大坪石油路西北北侧。为桌状山丘,长宽各约30米。北面和南面峭壁悬岩,巨石矗立,形如虎头,因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曾设岩下(原门牌号为化龙桥化新村47号)。

■关岳庙

关岳庙是开往春天的列车的观赏地之一和国漫之光《一人之下》真人版的取景地。

戴伶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关岳庙原本叫做关帝庙,明神宗(约400年前)年间开始修建,经历了两次重建。

从关岳庙出来,重庆晚报记者花了10分钟左右就步行到达化龙桥站的2号出入口,来去很便捷。

■陆海国际中心

在建的重庆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就位于9号线化龙桥站旁。

(毛宇剑对本文有贡献,一并感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