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陈刚权:龙河缠绕石柱城

2024-4-19 09:2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龙河缠绕石柱城

文/陈刚权


站在凤凰山上,望着龙河从山涧蜿蜒而来,犹如一条玉带环绕石柱城大半周,再向西缓缓而去。城区宛若展翅飞翔的雄鹰,镶嵌在绿水青山中。

龙河,古名望途溪、三江溪,从东向西蜿蜒流淌穿越石柱全境,在丰都县城汇入长江。总长160多公里的龙河,石柱境内占去了三分之二。在石柱境内流域面积有1500平方公里,接近全县总面积的一半。150多条不同等级的支流,密布在七曜山与方斗山之间,分割出绿水青山的大美石柱。

石柱古属巴郡,龙河是“五溪蛮”中的五溪之一,土家人逐水而居,因盐而兴,在武陵山区形成千年“巴盐古道”。龙河岸边陡峭的大寨坎,便是古道的历史遗存。山涧龙河,树枝般逐级分岔,流水潺潺,跳蹬桥、棒棒桥,是两岸居民的过河设施。山涧河流,陡涨陡降,暴雨时候,居民们只好望河兴叹。历史变迁,石拱桥、铁索桥、钢筋混凝土桥,次第在龙河上架起。汉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丰石高速公路,梁黔高速公路,交错穿越龙河流域。石柱,成为渝东交通枢纽。

山涧龙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修水库,建电站,龙河带动石柱经济快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被龙河环绕的石柱县城机关和居民,还是靠煤油灯、桐油灯,有的甚至是靠松树枝照明。石柱人自制铸造加工水力发电机,用穿城而过的玉带河引来龙河水,建成了七星水力发电厂,千年老县城第一次亮起了电灯泡。四方石、牛栏口、藤子沟,一个个不同的地名,一座座容量不等的电站,几十年过去,龙河岸边建成了10多座水力发电站。在龙河干流筑坝近120米高的藤子沟水库,总库容近2亿立方米,超过100万亩的水域面积,生长着600余种的动植物。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产业发展,构成藤子沟山地复合型国家溪谷湿地公园。

温顺的龙河水,滋养了勤劳朴实的石柱土家人,也促进了石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柱县城“三面枕水,四周列嶂”“以山为城,以水为池”。南边扩建二环路、三环路,东边开辟新城区,提高品质,治河固城,绿化美城。

城在长,河在变。低矮的老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十里滨河公园,雪松挺拔,黄葛如盖,花草成片,廊亭傲立河堤边。公园里那一块块小广场,给市民带来宽阔的活动空间。曾经凌乱的河床被疏浚畅通了,河道里横卧着七八道翻水坝,枯水期的龙河城区段,依然碧波荡漾。卵石河沙集聚在河床中,垒起4座河心小岛,茂密的麻柳和青杠树,构筑起鸟类栖息的天堂。

河水清了,河岸绿了。沿着堤边梯步下到亲水平台,徜徉在亲水步道上,时不时看到有人执竿垂钓,有人在平台边戏水打闹,倒映在河面上的鼓楼,一闪一闪地跳动。跨过潺潺流水的跳蹬桥,登上帽顶山公园,看到次第上升的二环路、三环路,犹如彩带般缠绕老城区。

傍晚的石柱城,看上去极像一幅恬静诗意的山水画。

(作者系石柱县作协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