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喻芳:通江达海济世人

2024-4-30 09:33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通江达海济世人

文/喻芳


杨通江,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23年荣获“重庆好医生 重庆好护士”年度人物,202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题记

见到杨通江,他第一句开口说:“我是留守儿童。但那段时光很美,和当土郎中的爷爷,采摘金银花、上山挖草药,爷爷治病救人的一个个场景,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也埋下了治病救人的种子。”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2006年,杨通江如愿以偿,成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中医科学生,专业是中医内科。那个曾经自卑、内向,不自信的留守儿童,打开心窗,蓄满春光,努力向上向阳生长。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学习,深入钻研中医理论知识,掌握中医诊断学。在重庆市中医院实习期间,他积极向市中医院国医大师郑新、名医郑卫琴学习。2011年,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了秀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的一名普通医生。

彼时的秀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只有几人,除了推拿、按摩、针灸外,对中医这一块很少涉足。工作期间,杨通江更加努力,不放过任何增长知识的机会。他师承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秉承中医药文化,持之以恒学习经典,践行经典。谨记“医乃仁术”的古训,医德与医技并重,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

但追梦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2017年在中医内科独立坐诊时,杨通江回忆说:“非常冷清,没几个病人,全天在看书中度过。”他开始质疑自己,也曾想选择另外一条路,但儿时的梦想,像一束光,照亮着他前行的路。闲暇时间,他沉下心来学习。反复研究,注重与病人交流,在不断的复盘和总结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2018年,杨通江的门诊病人逐渐增多。医院看到了他的努力,年底,组建了中医康复科,他成为了科室主任。杨通江大胆创新,组建队伍、改革绩效、组织学习、邀请专家……一手抓中医特色,一手抓重症康复。不断提升康复诊疗技术,将中医与康复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个学科的优势互补,使得科室的业务迅速发展。

一套组合拳,“走心”又“走新”。作为学科带头人,杨通江逐渐成为团队里的光。他积极推动中西医联合诊疗,将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服务到其他临床科室,实现了医院临床康复一体化。

在门诊工作中,他常想怎样才能既省钱,又把病检查清楚。所以向每位患者问病史都非常详细,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手段检查病情,尽量不给患者开辅助检查。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还想尽办法开“小处方”,为病人节省诊疗费用。慕名而来的患者不断增多,门诊病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他的门诊现在也是一号难求。

“病人越接触得多,越对中医充满敬畏,越对职业充满敬畏。”作为医生,杨通江内心柔软、充满爱心和善意。有位50多岁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症患者,绝望中带着希望,辗转到他的科室时,已是生命垂危。杨通江二话不说,先收治,尽全力救治。两个月下来,救治了患者的生命。

“生命是无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杨通江懂得敬畏生命,对得起病人的托付,医患共情才能双向奔赴。杨通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懂得感恩,懂得谦卑。他从不把病人当病例,而是把病人当恩人。因为他深知,每位医生,都是在病人的痛苦中成长起来的,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此乃医者的最高境界!

儿时稚气的梦想,早已插上坚硬的翅膀。如今,杨通江已成了小县城里家喻户晓的中医医生。2024年4月,他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正如他的名字:通江达海济世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