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峡当导游 文/周成芳 “在吗?”刚打开手机,微信图标就闪个不停,是远房表姑发来的信息。 “我远在天津的姨妈近期想回老家,老人家都八十多岁了,我们想带她在周边玩玩。她这年纪不适合舟车劳顿,去游长江三峡如何?你也算一个三峡通了,帮我参谋一下?”。 “当然好呀,三峡风光万千,坐在船上可以饱览峡谷美景,很适合老人……” 我还没来得及打出下一行,学妹晓晓也发来私信:“我爸的战友本月要来重庆玩,他们点名要去游览长江三峡。我爸作为东道主得做好接待工作,请你这个三峡通帮我规划下路线。” 三峡通?短短一分钟之内,竟有两人对我如此点评,不由令我思绪万千。 2000年,我考取了全国导游证,成为长江三峡的一名专线导游。当时三峡游很红火,每晚都有近十艘游船在重庆码头扬帆起航,载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顺江而下。身为一座城市的民间大使,最令我自豪的,莫过于将家乡的美景向天南地北的游客传播。 最怀念站在船头与游客共赏峡谷风光的情景。当游船缓缓进入长江三峡第一段峡谷——瞿塘峡时,我满怀激情地为游客讲解这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船行其间,各位是不是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看吧,我的左手方向是三峡儿女用汗水修建的古栈道,右边山崖上清晰可见古人留下的粉壁石刻,头顶上依稀可见当年新疆高空王子走过的钢丝,前方即将进入的是曾藏有悬棺的风箱峡……” 我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解,讲诗人杜甫晚年在白帝城留下的数百首诗作,讲历史上有名的刘备白帝城托孤。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风声、浪涛声和着我和游客的诵读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曲。 游船进入巫山大溪,又到了导游们最激动的时刻。这里曾诞生过人类考古史上的奇迹。204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挖掘于巫山的龙骨坡。“长江三峡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每次讲到这句话,我内心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游船进入巫山境内,几乎每位游客都能脱口吟诵出这千古名句。与巫峡有关的诗词我几乎烂熟于心。不夸张地说,闭上眼睛都能清晰地勾勒出每一座山峰的模样。 千百年来,三峡以其绚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也让我们这些长年穿梭在峡谷中的导游热血沸腾。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三峡在我眼里,却是读她千遍也不厌倦! 2007年我结束了导游生涯,自己创办了旅游公司,主打线路仍为长江三峡。多年来我组织了一波又一波游客饱览新三峡风光,自己也成了游客口中的“三峡通”。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