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墩桥 文/万承毅 一条小河穿城而过,哈达一般缠绕在渝南小城万盛的纤腰上。她时而静谧,时而欢腾,随着四季转换着腔调,唱着或湍急或潺湲的歌。她叫孝子河,是万盛人的母亲河。 有河就有桥。三元桥古韵悠悠,始建于清咸丰元年,至今人来车往,仍是交通要道。新田大桥十分气派,柏油路黝黑,标志线雪白,一棵黄葛树歪立桥头路中央。爱情桥寓意美好,一度成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还有新建的康体桥,通向奥林匹克公园,每个晴夜熙熙攘攘。近年来,孝子河上还新修了许多堤坝:福堤、康堤、孝堤,除了拦水防水,更为人们通行提供了便利。最妙的,还是那座矗立河水中的“跳墩桥”了。 许多个中午、夜晚,我都会走过跳墩桥,或上班,或回家,或散步,或走亲戚,或吹河风。跳墩桥由二三十块大条石垒成,大条石是原生态青石块,凿痕均匀,大同小异。每块条石约一米长、三四十厘米宽、五六十厘米高,间隔均匀地横铺在河中央,成为一座拙朴简洁的桥。十多米宽的河面上,条石琴键一般,连接起孝子河两岸,弹奏着悠闲古朴的歌谣。 这是孝子河上游段,河面窄,水面低,水流浅。跳墩桥恰如其分地诞生了,也不知道是哪些人修建,条石从何而来,如何加工,怎样运输,何时建成。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过河时更便捷,玩耍时更欢乐。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大人小孩,热热闹闹相聚于此,勾画出一幅欢腾的“夏夜戏水图”。他们有的提着小水桶,有的举着渔网,有的扛着耍水枪,有的揣着手电筒,有的戴着矿灯帽,有的拿着盆、瓢、罐、瓶……总之,玩水、耍水、舀鱼、装鱼的一系列工具应有尽有。河水约齐膝高,大家脱鞋绾裤,纷纷下了河。跳墩桥左右,人如星子四散开去,舀鱼的舀鱼,戏水的戏水,搬螃蟹的搬螃蟹,打水枪的打水枪……清风徜徉,碧水流淌,跳墩桥边,人们谱写出一首欢乐、悠闲、惬意的消夏曲。 跳墩虽敦实厚重,也有经不起水流冲刷的时候。每年端午之后,汛期来临,河水猛涨,跳墩准会有三五块被冲得歪歪斜斜,不在“线”上。此时,水没条石,桥不成桥。人们一如既往走到岸边,猛然抬头才发现,以往安然的跳墩桥已然有恙。望着泛黄翻滚的河水,望着歪歪斜斜的跳墩桥,大家慨叹着,摇着头,转身奔向远处的新田大桥或三元桥,路程陡增。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天半月,人们纷纷感叹“不方便”。 去年,区里开始重修跳墩桥,采购了人工条石,每一块几乎一模一样,比以前的条石更高一些,更大一些。拦截水流、落石筑桥那几天,人们围在两岸观看,谈论着,欢笑着。“以后再也不怕被水冲歪了!”“这种石头看起来都要规整些。”“跳墩跳墩,这回可以跳着走喽!”……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