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感受高考 文/吕俊杰 再过一周,6月7日至9日,将迎来2024年的全国高考。去年的10月19日,我去了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调研考察,期间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观,有幸在该馆遇上了1979年高考考场的模拟场景。我又重新坐在高考考场中,感受了1979年的高考。并逐一查阅,认真研读当年高考每一科(政治、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的试卷。触景生情,让我回想起当年我参加1979年高考的情形。 如今我的高考已经远去45年,当年16岁的我,1983年7月从东北工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如今工作已41年。由于工作的原因,组织上还批准了我延迟退休。是高考让我有机会参与国家对人才的选拔,有幸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后来自己通过努力,在1985年又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去了高校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学习冶金,从事冶金教育,对专业不离不弃,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一方面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为中学生指明了升学的路径,让莘莘学子通过努力与拼搏,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人生的新篇章。另一方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人才。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现在高校通过高考每年录取新生近千万人。这些学子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想想自己的过去,曾先后参加了1977年、1978年、1979年三次高考,从中感受到通过高考拼搏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使我从长寿农村走出来,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给了我知识;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成长的机会。 (作者系重庆科技大学二级教授)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