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高考 文/蒲苇 高考一结束,我与同桌晓娟就该天各一方了。我那青春的暗河里,涌动着不便言说的情愫。 高考前五十天,学校举行了第一次模拟考试,我的地理成绩又一次亮起了“红灯”。除了数学,晓娟的每门功课都比我强,但她从没傲视过我,反倒对我给予着同情,有时还给我聊一些学习技巧。她的友善给了我青春的活力,加快了我奋发向上的步伐。 晓娟不光是心地善良,模样长得也挺乖巧。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明亮的大眼睛,扑闪闪的睫毛洋溢着智慧的光环。可惜,那时的我肩膀太过羸弱,承载不起青春的美梦。高考临近,老师灌输的知识多如牛毛,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看得我头皮发麻。为了理想的未来,我们哪敢懈怠,更不敢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于我来讲,缓解学习压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晚自习后去学校运动场疯跑几圈,直至大汗淋漓才回到寝室歇息一会,然后又奔往教室。下了晚自习,学校多半是不开灯的。为了加班加点巩固功课,我们只好自个儿掏钱买蜡烛。事实上,我买蜡烛的时候不多,几乎每晚都是我和晓娟在教室共用她买的蜡烛。我的视野里荡漾着温馨的烛光,莫名的好感颤动在青春的琴弦上。那时的我们很少言语,只静静翻阅着各自的课本。摇曳的烛光里,有我们互相的鼓励。 高考前两天,学校照例要放两天假。我都有点放松了。晓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在我的桌子上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班主任老师每天都来教室或寝室巡视几番,一次次劝告我们要劳逸结合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们男生破例集体睡懒觉。睡梦中传来一阵敲门声。“蒲苇,有人找你。”我翻身下床,原以为是我父亲来接我了。开门时才发现是晓娟站在寝室门外。“我要回家了,东西太多,搬不下,想叫你送我一程。” 其实,我的力气也不大,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将晓娟的东西放到车上。那时的我腼腆至极,只低低说了一句“再见”便匆匆离去。我害怕直视晓娟那张令人怜爱却永生难忘的美丽脸庞。 行至校门口,我却挪不动脚步。心念:此时一别,何时相见?后来,我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了讲台上。 那年的高考与晓娟开了个玩笑,她落榜了。但她之后凭借自己的聪颖和勤劳,成了我们县最有名的银耳种植大户。因天各一方,我们无缘走到一起,我只有在心底虔诚地祝福她拥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