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谭冰:镜花水月的梦

2024-6-13 09: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镜花水月的梦

文/谭冰


《水月洛神》是一部具有浓厚中国古典文化色彩的舞剧,剧情围绕着三国时期的曹植、曹丕和甄宓展开,塑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曹植的形象——始终在追逐着虚无缥缈的“洛神”。这个“洛神”到底代表什么?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出彩的曹植甚至压过了在战乱中沉浮、命运多舛的甄宓,在舞台上轻纱的流动中让观众沉醉在似梦非梦的意境里。

在舞剧中,没有旁白、没有对话,所有的剧情推动都靠着每一幕简单的名字、歌曲中寥寥几句的歌词、舞台中有限的布景以及演员的舞姿来实现。复杂的剧情靠这些都没有多少文本信息的东西来表现,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此时,剧中的配乐,无论有没有歌词,都在塑造场景以及人物情绪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出征的场景中,音乐中的旋律消失了,只剩下急促的鼓点。然而旋律的消失并没有使音乐的表现力变得单薄:厚重的鼓点时而密集、时而松散,时而强烈、时而轻柔,有时听着像急促的马蹄,有时听着像大踏步的士兵。没有旋律的节奏在有了特定音色、强弱和速度的变化之后仍然能够表现出如此生动的出征场景,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甄宓出场了,诗词的吟诵在古琴的衬托下并不显得单薄。朗诵本身就暗含着音调,诗词中的平仄韵律又和古琴中的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这段表现甄宓心境的诗词更有意境。在朗诵停止之后,凄婉的古琴变成了绵长的小提琴,许久未出现的进行曲节奏的鼓点也继续敲了起来,马上就令观众又回到了战场的硝烟中。

舞剧进行到了后半场,舞台上出现了一面镜子,到处弥漫着雾气,音乐的神秘与不和谐也愈发明显,似乎在暗示着甄宓悲惨的命运。曹植再一次和甄宓相见了,绵长的笛音代替了能具体表意的诗词,只用旋律来刻画这时两人的心境。这种适当的留白反而使这时的表演更加动人,达到了一种类似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曹植和甄宓告别,舞台上只有两束灯光,一前一后地照在了他俩身上,随着甄宓在舞蹈中渐渐朝着曹植靠拢,两束灯光也逐渐融合成了一束。大提琴的音色浓厚而忧伤,双簧管由于其音色的甜美,常常被用于表现爱情主题。《水月洛神》中对于双簧管的运用不仅仅代表着爱情的甜蜜,也代表了爱情的痛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曹植和甄宓的爱情悲剧。

水月洛神中的水月一词,通常不单独出现,而是作为成语“镜花水月”出现。镜中的花,水中的月,都是美丽而又虚无缥缈的事物。曹植开头与“洛神甄宓”共舞,结尾也与“洛神甄宓”共舞,殊不知一切终也是镜花水月。也许,洛神只是下凡来历练,才经历了甄宓悲剧的一生。也许,甄宓早就死在了战乱中,只是在弥留之际做了个梦。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