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时代(三) 文/吴越 走进大堂,俞生的眼眶又是一热。 这家店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按照当年他们在一起时的老店装潢搞的——包裹着进口柚木的厅堂,四根明晃晃的钢柱,席间点缀着错落有致的花卉盆景,西侧的假山,二楼雷打不动的“金木水火土”五个雅座间,都让俞生好生熟悉。他抚摸着有些年头的桌子椅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只是,和当年金碧辉煌的气质不同,三十年的时光让柚木变得古朴,亮闪闪的“太空风”柱子也颇有20世纪的年代感。席间的花卉因为难得打理被换成了塑料,假山上的泉水也不开了。那绝无仅有的三五桌食客也不在意,有说有笑烫自己的毛肚,大概都是老主顾了。 那时候高档次有概念的潮店,终于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冲刷,成为一种复古情怀的气质。俞生不觉轻叹一声,有了些凭吊的意味。 “两位,这边坐嘛!”服务员的招呼打断了俞生的思绪。俞生望着朝自己走过来的服务员领班,她年纪不大,迎宾的姿势还有些拘谨,眼神却很亮,给人一种青涩却自信的感觉,让俞生想起了当年的素芳。 服务员把俞生二人引到一张桌前坐下,俞生麻利地点好菜单,一抬头,想问问司机小哥喜欢吃啥子,这才想起自己还不知道人家姓名。 “我叫俞长亮!”小哥说。俞生大喜,没想到还是家门。但是和俞生祖上起码可以追溯到湖广填四川不同,俞长亮是第三代重庆人,20世纪60年代,俞长亮的爷爷跟着工厂从上海内迁,这才举家到了重庆安家落户。 俞长亮笑着往俞生的杯子里倒茶,“大哥,我还跑车,酒就不陪你喝了哈!” 俞生连连点头,自己也是宿醉刚醒,没想喝酒。 “大哥,你也是回来得好,前几天国庆长假,那是连树上都挤满了人,你要是那个时候来,我们怕是只有堵在路上打‘猪羊弟’了!”俞长亮戳开了餐具的塑料纸,递给俞生。 俞生忍不住笑了,这个小俞兄弟,说起话来硬是跟李伯清的言子似的。 “那你觉得现在的大都市好不好嘛?”俞生问。 俞长亮撇了撇嘴:“怎么说呢?生活好了,生意也好了,不过有些东西也变味了。” “哦?怎么说呢?”俞生也好奇地把俞长亮的话重复了一遍。 俞长亮把双手抱在胸前,他望着桌子上的餐具,像是做了一番思考:“这么说嘛,我从前写了一首歪诗。” “兄弟还会写诗?”俞生脱口而出,随后马上觉得自己失言了,赶紧说道:“说来听听!” “是改的木心那首《从前慢》:从前慢/ 油碟都是麻油拌大蒜/ 几盘豆芽烫一天/ 啤酒不准喝一半;丘二跑得慢/ 纸巾、咸菜、蛋炒饭/ 反正不要钱的/ 上得都挺慢。” “哈哈哈哈哈!”俞生完全放弃了形象管理,肆无忌惮地笑了,舒坦至极。 “兄弟确实有才!”俞生忍不住想摸酒杯,只好端起茶盅,和俞长亮干了一杯。 “形不形象嘛!像不像以前的火锅馆?” “像,确实像!”俞生连连点头。 俞长亮却摇了摇头:“但是哥哥,现在米饭纸巾都要钱了哟!”他说着打开了面前那盒精致的餐巾纸。 扑哧一声,硬纸盒裂开来,露出一道狡黠的笑脸,俞生倒不是心疼那两块钱,只是觉得好像心底有个角落被撕开了。 确实,自己那几年开“太空火锅城”的时候,想的就是要和国际接轨,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但真的到了那一天,好像又有些地方和自己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了。每个人,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丘二,的哥还是诗人,都不过是时代里的一粒沙。谁都不是命运的主人。 谈笑间,火锅端上来了,俞生和俞长亮一边拱手,一边往对方的格子里下鸭肠。 都说重庆人耿直,个打个的精灵。俞长亮甩着脑壳说:“火锅还好,你去吃烧烤,那个苞谷籽籽是一颗颗串起卖的,能给你气死!” 俞长亮表情里全是义愤,好像是多年的不吐不快也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他还想说,一看俞生的表情有点发愣,晓得是自己有点上头了。“不说那些不高兴的了,来,大哥吃鸭肠!” 俞长亮刚把鸭肠夹起来,只听街上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跟炸雷似的,差点把鸭肠吓回锅里。“哪个天棒又在炸街?”俞长亮嘟囔了一句。俞生的心头却咯噔一跳,莫不是? 果然不多时,店门口闯进来瘦精精一个骑手,他把头盔一取:“哎呀!”长长舒了一口气。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