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张春燕:音符放飞在石磨岩

2024-7-1 09: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音符放飞在石磨岩

文/张春燕


一串串音符,一个个身着苗族服饰的歌手,如一只只放飞的蝴蝶,在经千百万年风雨雕塑形成的巨大石磨上,在高低错落、姿态各异却彰显着苗族先民耕耘史与歌唱史的石林间翩然飞舞,狂放、恣肆、率真、曼妙,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欣赏,激情应和。

这里是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鞍子乡石磨岩,那古老、悠远的歌声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官冲击。

走进苗乡,我们就被乡民们用山歌紧紧围住,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但从他们那热情洋溢的脸上,我们读到了欢迎远方贵客的一片真情;从那欢快热烈的旋律中,听出了希望我们在苗寨度过难忘时光的心声。而且所有的人都听懂了他们反复吟唱、贯穿始终的三个字——娇阿依。

《娇阿依》是彭水苗族乡民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唱曲目。在苗语中,娇阿依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是殷切美好的祝语。同时,它也是一种演唱形式,在不同内容的曲目中,一句舒缓悠长、满含无限牵挂和祝福的“娇—阿—依”,有着开启歌首、过渡衔接、归结全曲的作用。而带着浓厚兴趣与美好向往的游客,更愿意把“娇阿依”想象成娇俏可爱、青春逼人的苗族少女。于是很多人就有了一路上与“娇阿依”愉快同行的渴望,还有与“娇阿依”深情相伴的想象。

正是这富有民族特色、字面理解起来美、旋律听起来更美的娇阿依,唱热了苗乡,唱红了彭水,两次登临央视演播大厅,一次在全国少数民族调演中获得金奖,展示了古黔州这片神秘土地上萌生的民族民间歌谣的无限魅力。

越过一大片嶙峋的黑色石林,攀上形似巨大的磨盘、由苗家先民们用心推动的石磨岩,来聆听多姿多彩的苗家山歌。石磨岩上,坐着一群穿红衣、被太阳晒得绯红的脸庞上透出自然健康美的苗家女子。而岩石对面,一座船形的巨石上,则站着一帮皮肤黧黑、有着大山一样坚毅神色的苗家男子。他们笑颜相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合唱、对唱。

他们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歌唱爱情。自然山水的灵秀、苗家生活的多姿多彩、劳作的辛苦与快乐、对爱情的理解与向往,都融进了自然醇厚、韵味悠长的山歌中。而情歌,是最能寄寓美好想象、点燃炽热青春、释放生活压力的了。因此,山歌中关于爱情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些情歌中,有青年男女间刻骨的思念与热切的期盼:“凉风绕绕天要晴,天不落雨多急人。庄稼只望雨来洒,情妹只望郎有情。”庄稼生长离不开雨水,而情妹那美丽的心田也需要爱的雨露来浇灌。

还有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爱情歌谣《十二时情歌》,写了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里少女对情郎的思念和盼望,幽微的心思,战栗的感觉,望眼欲穿的焦灼,以及对爱情的坚信与忠贞,都贯穿在劳作的过程中——

“辰时去绣花,绣花等冤家。冤家不见来,时时空想他。依哟,心里乱如麻。”

“子时去绣鞋,情郎不见来,抽几根柳丝线,扎一双柳丝鞋。依哟,不信他不来。”

……

飞满音符的巨大石磨,是苗家人祖祖辈辈生活状态和精神历程的见证。它把苗家乡民生活的艰辛、情路的苦涩、思念的滋味细细研磨,层层渗出,每一轮旋转,都转走生活的粗粝和繁重,转来隐隐的期待、幽幽的向往、深深的爱恋。

坐在石磨上,我们以醇厚的苗家山歌为酒,以清新的乡野之风为菜,畅饮着,咀嚼着,沉酣,甜醉,灵魂的音符激情飞扬。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