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入生命的信仰 文/袁凤冰 “我是一名军人,无论什么时候,祖国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这是一位九十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的话,是誓言更是信仰。那天,我参加了江津区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的关爱老兵慰问活动。苏落清、谭功良、刘清云……这些陌生的名字、陌生的面孔,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中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讲述的战斗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抗美援朝、长津湖、冰雪连,从他们的嘴里娓娓道来,远比电影更让人触动。 我们一行十人,清晨8点钟准时出发前往镇上。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同志带领下,我们下了高速后又沿着崎岖的乡间公路行驶了近一个钟头,才到达鹅公村。本以为马上就能见到自己崇敬的老兵了,下车后眼前却是泥泞的小路和田坎,雨水让路面的泥土变得溜滑难行,大家只有相互牵着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着,时不时的传来前面同志的惊呼声,时而传来歌声“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真的难以忘记……”不禁问着自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期盼。 终于,我们带着满鞋满裤腿的稀泥走进了谭功良家的院子,老人穿着整齐等候多时了,看我们来了急忙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志愿者们放下手里的东西,简单地清理了一下鞋子、裤腿上的泥,就立即分头行动起来。有的为老人送上食用油、棉被等慰问品。当志愿者刁铃送上自己手工制作的鞋垫时,老兵特别激动,脸上带着满满的回忆。川江医院的医务人员则为老兵和他的老伴做起了常规体检,询问着老人的身体状况。一阵忙乎后,大家围坐在屋子里,聆听老人亲口讲述他所经历的抗美援朝战斗故事。 “我1950年随部队到朝鲜,1955年回国,在朝鲜整整呆了五年。” “那场战役打了8个月,白天变成了黑夜,黑夜变成了白天,满天都是飞机。” “我们四天五夜没有东西吃。” 老人讲述着那时的恶劣环境、艰苦条件;讲述着战士们如何勒紧裤腰带战胜困难;讲述着战争的残酷、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讲到“冰雪连”“冰雪战士”时,老人的眼眶湿润了,就连一旁的老伴也低头擦拭着眼角。大家神色凝重,屋里一片寂静。一声长叹打破了沉寂,老人缓缓地看向远方…… “我为您唱一首《英雄赞歌》吧!”区音乐家协会王春梅老师握着老人的手说。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老人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苍老的声音中饱含深情,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战士们浴血战斗的场面。歌声中,老人的眼里放出光芒,浑浊的眼神依然是那么坚定。紧握着鞋垫的双手微微颤抖,嘴里喃喃地说道“我是一名军人,无论什么时候,祖国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老人拿出自己视为珍宝的一枚枚军功章。捧在手心里的军功章显得很陈旧,有些字已模糊不清了,但在我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因为每一枚军功章都写满军人鲜为人知的故事,有舍生忘死的冲锋,有英勇杀敌的威名,有保家卫国的功勋,还有殚精竭虑的思量……它缀满英雄战绩,也闪耀着军人的荣耀。而我惊叹的是,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血肉之躯,冲锋在炮火中的平凡生命,是什么给予了他们力量?是什么给予了他们信念?老兵的话告诉了我答案,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这种刻入生命的信仰! (作者系江津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