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池坝看花 文/罗昭伦 镶嵌在大巴山南麓、长江北岸巫溪县的天然牧场红池坝,虽然不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也不是广袤的天山牧场,但那一曲曲婉转的牧歌,伴着行云流水,蜂飞蝶舞,在姹紫嫣红、如诗如画的草原上荡漾。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她像一枚鲜艳夺目的绿宝石,放射出迷人的异彩。 红池坝古为万顷池,是战国历史名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故里。这片高山草场,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幽静,风土人情幽然。在红池坝上,从美国、丹麦、新西兰、德国等地引进了红三叶、白三叶、黑麦等优质牧草。远远望去,整个草场就像一张彩色的地毯,各种各样的鲜花赶集似地汇聚到这里,一朵朵、一片片、一簇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曾读过一篇关于巫溪红池坝的文章,文章中说:“父亲的山,母亲的河,九曲十八弯的大宁河,用它慈母般柔媚和温情滋润这片美丽的土地。”同其他之前没到过红池坝的人一样,我一直以为,这里一定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可到红池坝后才知道,拥有九千多公顷草场的红池坝,并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由银厂坪、天子城、西牛溪等五个分散的草场组成。每个草场之间总有小山相隔,就像五方硕大的绿纱巾一样。 进入由木头搭建的拱门,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不远处,有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草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天很蓝很蓝,似乎浸染过一般;云很低很低,仿佛触手可及。平坦的草甸,高高低低的小山丘,几乎都铺上一层厚厚的绿地毯。山坡是绿的,平地是绿的,就连沟壑也是绿的。各种层次的绿交织在一起,万顷草浪,花簇点点,绿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绿得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那时断时续的风,轻轻地吹着,吹得花草手舞足蹈,左右摇摆。牛儿懒散地躺在地上嚼着草,游人骑着马悠闲地穿行在草地里,好似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画。 走进草场,我心飞扬。草场的开阔,总能打开人们紧锁的心胸。草丛里软软的、细长的小草,绿得流油,绿得发亮。躺在绿绿的青草上,可以尽情地感受暖洋洋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头枕着历史的梦,抚摸着草场的胸膛,感到自己成了草场上的一粒尘土,一棵小草,一朵小花。 沿着草场步道散步,迎面而来的是撩人的花香。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黄花,黄得让人赏心悦目。一绿一黄,绿中有黄,黄中有绿。草场拥抱着小花,小花亲吻着草场。远远望去,大花小花拥挤在一起,开得很是热闹。走近细看,有的直指天空在高呼,有的伸向大地似低吟;有的一枝独秀,有的成双成对、三五成群;而那花的颜色,有的淡到纯洁如雪,有的浓烈得似映日霞光。 茫茫草原,姹紫嫣红,把红池坝装点得像梦一样。这里到处流泻的都是花的色彩,花的身影,花的芬芳。花海从山脚爬向山顶,然后漫过山坡向远处延伸。在这万绿丛中,最醒目的则是一簇簇,一堆堆的悠闲的野花。有桃红、浅黄、雪白、粉色、紫色……花朵有单瓣的,有重瓣的,有的花瓣边缘平滑,有的花瓣边缘有锯齿。花的颜色也是数不胜数,单色的,双色的,深浅不一。它们姹紫嫣红,色彩斑斓,把草场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在红池坝,水含情,山点金,人带笑。每一种花都有它的花语,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经历了不同的情态,每一朵花每天都在诉说不同的故事。一朵朵红,欲燃如火;一簇簇白,晶莹似雪;一团团粉,是女孩儿娇羞的脸;一片片黄,是明媚的衣衫;还有夺目的橘红、高雅的紫粉,耀眼的橙黄;更有红黄相间的、粉白相间的、黄白相间的双色花;再细看,几朵绿花赫然立枝头。它们在我的眼前,或含苞待放,或笑颜绽露,到处是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美好景象。青青的草,烂漫的花,暖暖的风,热情的人,一切是那样亲切。 吃午饭的时候,松木屋前挂着红辣椒的农家乐女老板告诉我们,她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靠这片草场为生,也见证了草场的发展变化。前些年,县政府在原有万亩草场的基础上,新种植了红杜鹃、波斯菊、黑心菊、向日葵、百日草、一串红、千日红、醉蝶花、七里黄、满天星等各类高山花卉,每年鲜花盛开时节,整个红池坝变成了花的海洋。 棵棵花树,满枝烂漫。一簇簇,一层层,如朝霞般明丽,如秋露般温润,如夜月般澄澈,似流彩的云海,在阳光下绯红千顷,金波万缕。我贪婪地搜索着每一簇花,希望看到每一簇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又希望能把每一簇花留在心中,留在脑海,留在生活中的每一时每一刻。只愿在这花海中徜徉,以花为伴,抛却尘世的烦恼,潇洒人生。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文化和旅游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